供需不平衡,医疗人工智能如何实现“上山下乡”?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6-10

AI算法和算力,已经成了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技术角逐,美国甚至在最新的表态中承认自己已经有落后的趋势,要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

人工智能的细分领域已经开始大规模落地应用,其中更是以医疗领域为甚。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博士也高度认同这一观点,近日他在参加活动时也表示,现阶段人工智能最好的应用场景,毫无疑问是医疗的场景。

一个显著的表象就是目前国内外认证机构对于医疗人工智能的审核日趋规范化。从中国的NMPA,到美国的FDA,再到欧洲的CE认证,近来已有越来越多AI医疗企业的产品获得了相关认证,拿到了AI医疗商业化的入场券。然而在我国医疗资源“数量短缺、分布不均”的大环境下,AI医疗行业的发展仍面临至少两大挑战

第一是目前AI技术在院内和临床应用的深度不足,第二则是AI医疗在基层的落地广度不够。这两大挑战不仅影响着AI医疗行业本身的持续发展,更决定了它能否真正发挥社会价值,为提升广泛的医疗能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贡献效益。

赋能多科室临床应用,AI需要全流程、全覆盖

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提高诊疗精度和效率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有一些困扰。例如,在影像科,不同组织的影像识别产品往往出自不同公司,如果医院同时接入多个公司的产品,不仅会增加操作医生的工作难度,也会提高医院的运营和维护成本。

究其原因,在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市面上医疗人工智能影像产品的实际应用,大部分仍以单点或局部为主,其中更以投入产出比相对较高的肺部相关应用居多。从医院动辄数十个科室的组织结构来看,如果AI医疗只能覆盖有限的三、五个科室和病种,大部分医生还是不能从繁重的机械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无法实现整个诊疗全链路的智能化升级,那么整个医院体系的能力和效率也就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提升,AI惠及医患也就无从谈起。

最近,这种情况正在得到好转。比如在去年秋季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上,首次参展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商汤科技就展示出了其SenseCare®️智慧诊疗平台的最新成果,覆盖超过13个人体部位和器官,全面满足影像科、骨科、肝外科、心内科、病理科、胸外科、放疗科等多科室的临床诊疗需求,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也涵盖胸部 CT、胸部 X 线、心脏冠脉CT、肝脏CT、骨科手术、消化道病理、宫颈癌病理、放疗勾画等等,实现打通“诊-疗-愈”全流程

供需不平衡,医疗人工智能如何实现“上山下乡”?

△SenseCare®️智慧诊疗平台

比如,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借助该平台上搭载的骨肿瘤智能手术规划解决方案,可以一站式完成从确认肿瘤的边界到3D打印手术材料建模的全过程,大幅提升不同医生和工程师之间的沟通效率,实现骨科、影像科、3D打印中心之间跨科室的智能化和效能提升。

更值得一提的是,商汤的胸部 CT、胸部 X 线产品还先后于去年末和今年初拿到MDR 新法规下的 CE 认证,成为行业首家能够向欧盟地区提供多模态胸部影像人工智能综合解决方案的厂商。MDR是欧盟委员会为顺应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让医疗器械可以更好的为医疗服务而制定的新法规,对产品上市前的临床评估和测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获得这项认证,证明这两款AI医疗产品在产品架构和临床性能方面,均得到了行业认可。

深潜atom看来,当AI医疗产品的价值能够横跨不同科室后,既可以增强数据的协作性,还能进一步助力推动国家影像一体化战略。2020年12月3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在机制创新层面,要求医疗机构通过建立检查资料数据库或“云胶片”等形式,推动检查资料一体化及数据共享。医疗影像数据在医疗数据中占比超90%,通过影像一体化,进而实现影像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共享,对于打破院内数据“壁垒”,真正实现院内、乃至跨院区、跨区域的信息互联互通及共享意义不言而喻。

覆盖多科室、打通“诊-疗-愈”全流程、CT+DR的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这些成果,切实拓宽了AI在医院的应用场景,让AI技术从过去的局部落地,到打通赋能医院整个体系的价值闭环,成为现实。而在纵向深度上实现“全流程、全覆盖”后,还有更大的意义,就是有机会真正在横向广度上,规模化提升基层医疗的能力

智慧医疗新基建,从神经末梢支撑基层医疗发展

当前,推动AI医疗发展的原动力是为了满足医疗行业的刚性需求,但受过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机构间信息孤立等影响,AI医疗短期内的发展路径仍存在一个明显趋势,就是众多的产品研发和应用还是集中在三级医院,AI医疗的城乡不平衡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所以,对于中国的医疗行业来说,最迫切的任务实际上是提升基层医疗的能力。

利用融合了顶级专家知识的AI产品赋能基层医院,帮助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提升诊疗能力,这无疑也是AI医疗行业的一个重要破局方向。诸多政策也在推动这一发展趋势。早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就强调,要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又明确划定了“新基建”的范围,人工智能成为信息基础设施板块中的新技术基础设施。

供需不平衡,医疗人工智能如何实现“上山下乡”?

△AI新基建

因此,加快推动和完善医疗行业的“AI新基建”建设迫在眉睫。未来医疗的发展,并非是一个技术或者一个医院的发展,而是综合解决方案对于医疗资源和患者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的整合。医疗新基建的建设,也成为AI医疗企业的重要参与方向。比如商汤科技副总裁、研究院副院长张少霆此前就曾表示,“在新基建浪潮下,我们在积极支持顶尖医院对智慧健康进行临床前沿探索的同时,也将加快推动顶级医疗能力对医联体的赋能,满足区域级的广泛基层需求,助力缓解我国医疗供给侧不平衡的问题。”

深潜atom认为,AI医疗企业至少可以从两个维度参与到医疗新基建建设的事业上来。其一,是基于云端服务模式,将“全流程、全覆盖”的产品方案,通过医联体辐射更多医院,一次性服务广大医生、患者,也可有效减少医院的采购和应用成本。

张少霆在最近也提到,到今年年中,商汤将在一些省市搭建医联体远程诊疗平台。终端用户只需拿一个笔记本电脑或iPad打开一个网页浏览器,就可加载人工智能模块,以“云”的形式打通上下游的专家和医生,助力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不仅仅是提高阅片效率,还能实现多学科会诊。

构建医联体远程诊疗平台,其实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据深潜atom了解,商汤在智慧城市方面已经形成了云边端智能协同的智慧城市操作系统解决方案,能够为城市的各个产业环节高效地输送各种AI能力,目前已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这为快速铺设远程诊疗平台,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和能力基础。

其二,是基于不同医学影像设备的AI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实现顶级+基层医院的全覆盖。在中国,医疗机构开始配置X光机设备已有几十年历史,DR市场相对成熟,价格的优势让DR设备更具备基层穿透能力,基本上乡镇一级别的医疗机构都具备DR设备的购买能力。反观CT、MRI设备的价格昂贵,在目前很难真的走入基层,DR设备对于基层医疗的渗透率远高于CT和MRI等设备。

而以商汤的胸部产品为例,其具备的CT+DR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自然就有机会大放异彩,可以以CT+DR的产品模式完成顶级+基层医院的全覆盖。而大范围的临床可以成为积累数据和合理运用的载体,为生命健康和智慧城市发展做出正向反馈。

供需不平衡,医疗人工智能如何实现“上山下乡”?

△商汤医疗临床服务

从当下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面临着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加之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健康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人关注。为了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6年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人民健康在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AI作为推动我国医疗体系产业升级的重要底层技术已成为行业共识,而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AI深入医院和临床的更多场景,以及如何让更多医院、医生和患者更低成本地享受AI带来的价值。实现AI医疗的“上山下乡”,是未来医疗新基建建设的关键,也是众多AI医疗企业全新的努力方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深潜atom”,贝壳投研经授权发布。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18位股东集体退出,还不上市的叮当快药能否找到突围的快药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