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越混越差的四种底层思维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6-09

一个人越混越差的四种底层思维

在网上写作、拍视频多了,会收到很多很多评论,看到不同人对同一件事大相径庭的观点看法。 

尤其在公域流量的平台。每一次分发,文章视频可能都会推送给不同的人。观察不同人的反馈,还是挺有趣的一件事。有时会惊讶的发现,人和人的思维竟然可以如此不同。 

毕业十年了。观察身边的人,会发现一个人的思维、看待事情的角度,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行动。日复一日,就是水滴石穿的力量,会慢慢决定这个人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还是深陷泥潭。 

今天分享4个生活中常见的、会阻碍我们越过越好的底层思维,希望对你有帮助。 

行动跟着情绪走 

朋友跟我讲过一件事儿。 

她刚工作的时候,年轻气盛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又在甲方。一次合作,她因为某个乙方一些不专业行为,火冒三丈,直接拉黑了对方(小合作,供方选择在她权限内)。 

转年有个项目,可选择的供方不多,这个曾被她拉黑的乙方,在这个领域已经做到很专业,找他们参与是当时的最优解。她只好又去把对方加回来。 

本来还担心对方不接这个合作,没想到对方不仅不计前嫌,并且合作的专业度,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对方的成熟态度,倒是让她为自己之前的行为感到很不好意思。

从此,她再也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谁知道谁和谁,江湖会不会转身再聚首。

《笑林》里有个一叶障目的典故。一个人听说螳螂用叶子遮蔽身体去捕蝉,于是用叶子挡住自己的眼睛,去闹市取物,被官府捉拿。

我们每个人霎时暗涌的情绪,悲伤或者喜悦,其实都可以看作这个“叶”,很容易遮蔽真正的事实全貌,让我们做出满足了一时心里舒服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决定。 

佛教里讲内观,瑜伽里有冥想,都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情绪起伏,洞见自己烦恼的根源,从而以更平常的心去面对它。 

做事三分钟热度、总被拖延症绊住脚、喜怒无常、总做事后后悔的决定,这些都是过渡诉诸情感的表现。 

小孩子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成年人要让诉诸理性占据人生更大的比重。

习惯性依赖

习惯性依赖,是逃避自身责任的解药。 

在学校依赖老师,在家依赖父母,结婚了依赖另一半,在单位依赖上司。锅永远是别人的,自己永远躲在后面。

依赖的下一步,是没办法对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

工作学习不顺利,那还不是因为父母没关系,看某某,人家的好工作可是父母介绍的;生活不舒心,那是因为另一半不上进或者不贤惠,看看谁家的丈夫/妻子;业绩不好,那是因为上司给定的狗屁KPI,即使团队大部分人都完成了,那也是因为他们运气好……

每个人的客观条件,确实差异巨大。

但是敢于挑起生活重担的人,都会从自身出发,聚焦在我能做什么让事情越来越好,也懂得感恩别人为自己的付出。

久而久之,他们身边便聚集起越来越多正向思考的人,他们一起积极找方法,遇河搭桥、遇山修路,真的把泥泞小路走成了康庄大道。

而习惯性逃避的人,眼睛永远盯着自己外部环境不如别人的点,无限放大。自己便可以藏身后面,一句“我就这条件我只能混得差”把锅甩掉。

久而久之,他们身边也聚集着同样负能量满满的人,大家一起越过越糟,正好自证了“条件不行只能过得差”的预言,怨气更重,恶性循环。

做人边界感弱,做事边界感强

太多的人,做人没有边界感,一到做事,却把三八线划得清清楚楚。

八卦聊得起劲,关心起某某怎么还不生孩子、某某是不是跟男朋友分手了、某某收入多少,肯定有她一份。也不管某某是不是真的跟他亲密到愿意分享这些私人的事情。

而一搞起工作,哪怕交接的表格差个逗号,也得返回去让相关部门修改,自己绝不会帮忙一分一毫。灰色地带的工作更不要想了,边界不清,让领导重新分配吧,主动干是不可能主动干的。

张一鸣大学毕业进入酷讯,一年就从普通工程师做到高管。接受采访时,他分享自己的经验:做事从不分你我、做事从不设边界。

他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后,无论同事有什么问题,只要他能解决,他就去帮忙。他负责技术,但是技术外的讨论,他也会积极参与。

而正是做事的无边界感,让他迅速成长。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在公司做个螺丝钉,成长太慢。其实大多数公司都有很多学习机会的,没人会限制你主动做事情。就看你愿不愿意做一块海绵,突破边界去吸收。

永远盯着眼前的利益

只盯着眼前利益的人,很难吃到大果子。

很多人都羡慕巴菲特投资比亚迪,从8港元涨到200多港元。但假如你2008年就知道巴菲特买了比亚迪,你能跟着股神赚到同样多钱吗?恐怕鲜有人能赚到。

2008年比亚迪的8块价格,是从18块跌下来的,有几个人会买这样的腰斩股票?而巴菲特2008年买入后,2009年比亚迪价格就涨到了80多块港币,又有几个人这时候还能坐得住不卖掉?

字节跳动这些年的发展势头有目共睹,身边几乎没有人没刷过头条系的产品。《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38岁的张一鸣以3500亿的财富进入中国榜前5。

而早在2015年,传言BAT就出高价收购今日头条。对那时候的张一鸣,这价格绝对诱人。

但是大佬就是大佬,他们都知道成功路上诱惑太多,必须坚定自己的目标版图,盯着自己更看重的长期的价值,而不是只着眼于当下的名或利。

普通人,也一样。人生是长跑,我们应该着眼于关注整个人生的总收益、总幸福感,来做当下决策。只盯着眼前利益,可能你会发现路越走越难。 

思维的提升,是贯穿我们一生的重要的事情。大脑有上千亿个神经细胞,它们的连接远比我们想象地要复杂。不断优化它,就是在给我们自己的人生更多机会。

希望你的底层思维模式,也成为你成长路上的助力。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 “  苏宁金融研究院   ” 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45年18000倍,媲美巴菲特的投资传奇是怎样炼成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