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跌反弹后基金该加仓还是减仓?如何利用“股债跷跷板”效应买基金?

基金投资知识 | 发布于2021-12-23

超跌反弹后基金该加仓还是减仓?

  常在股市走,哪有不挨刀,投资的风险躲得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但下跌时恐慌,反弹了又纠结,不知道该加仓还是赎回?下面就来聊聊,当我们考虑赎回或是加仓时,都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一、小赚或回本了,要不要减仓?

  有不少投资者在市场回调中加大定投、或者在回调中买入的基金可能已经回本甚至小赚一笔,那么,对于盈利,很多人会不知所措,想要尽快落袋为安,但又怕错过后续的大肉,那么这时候,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1、你觉得基金还能涨吗?

  如果产品的风险在自己的承受能力内的话,要不要等回本后卖出,那就要看后面还有没有上涨的潜力,这取决于2点:

  自己是否还看好基金投资的资产

  对于偏股基金来说,如果是具体的行业主题基金,你看好该行业的景气度,并没有明显的利空冲击,那么从中长期角度而言,就可以考虑继续持有;如果是宽基指数基金,像沪深300、创业板、中证500这类,认为股市未来还有较大上涨空间的话,也不必着急卖。

  虽然说买基金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就图个回本,但如果自己实在不看好这只基金主投的方向,那么趁着回本赎回,完全没有问题。

  自己是否信得过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

  如果基金并非明确跟踪某类指数或行业,自己不确定接下来基金经理会投资什么的话,至于还要不要继续投资,就看你是否相信基金经理的能力了。当然,现在很多基金经理也不是孤军奋战,投资决断常常都是公司整个投研体系一起决定的。

  2、卖出基金后,有更好的投资选择吗?

  买了基金也并非一定稳赚,但对于没有太多专业知识或者没空盯盘炒股的人来说,让靠谱的专业人士替你理财会更省心。

  如果是主题基金,就是将资产集中投资于某一行业或主题的基金,比如消费、医药主题等等,这类基金投资属性较为单一,一旦行业风格轮动或者政策发生变化,一般回撤风险也较大。

  而行业主题基金的走势和行业景气度高度相关,如果有更好的行业选择,那可以转换为别的基金,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建议还是放着,毕竟投资是一辈子的事。

  总结一下,如果你依然看好基金的上涨潜力,且短期没有大的资金开支,在基金回本后不用太着急赎回。但如果觉得好不容易才回本,担心后面再回调的话,出于稳妥起见,可以先卖出一部分份额,后面视行情决定是否再度买入。

  二、仓位不是很高,还能上车吗?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并不强的投资者而言,近期如果市场发生回调,建议不要盲目跟进;如果仓位不高想加仓,可以分批加或者采取定投的模式,这有助于我们在市场回调当中保持平稳的心态。加仓时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1、合理控制仓位,制定加仓策略

  建议大家合理规划自己的资产,用闲钱理财、做好资产配置。所谓闲钱,就是短期用不到的、除掉必要生活开支以外的盈余资金。这样大家在投资时,就不会过分焦虑基金净值的涨跌,心态上可以更平和,也不会因此而影响到平时的生活开销。

  除了强调用闲钱理财,大家也要做好仓位控制。仓位体现的是对市场的判断,但现实中很多投资者,大部分时候是满仓,手上并没有“子弹”。因此面对市场调整,要么就不动,要么就割肉。可以运用一些加仓策略来进行加仓。

  (1)金字塔加仓法:这个是非常经典的仓位控制方法,又可以分为正金字塔买入法和倒金字塔卖出法。

  所谓正金字塔买入法,就是在低价位时买进较大数量,在价位上升时,买进数量逐渐减少,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而倒金字塔卖出法,与正金字塔型相反,随着价位的上升,卖出数量逐渐增多,以赚取更多的差价收益。

  (2)平摊法:平摊法则是把仓位均分成等份,如果要加仓/建仓,就按份来操作。但是每一个仓位的操作都要有自洽的逻辑。

  跟金字塔法相比,平摊法会更方便自由,如果在建仓、加仓出错,震荡市也可通过逐步买入补回来。

  无论是哪一种方法,最不建议的就是一股脑儿全仓买入卖出,我们更建议大家先从较低风险的产品、简单的投资方式接触起,先用小额资金进行尝试,不用一下子投入太多,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策略。

  2、均衡配置

  要实现基金的均衡投资,我们就要容纳尽可能多的行业、风格与策略,坚持寻找投资理念差异化,但投资都长期可靠、业绩有持续性的基金经理。

  容纳较多的行业,并不是说28个申万一级行业都要无差别纳入。从行业的划分来看,大致可分为医药消费、金融地产、工业周期、科技成长、稳定综合等五大风格。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产业周期、科技周期以及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下,五大行业都各自会有阶段性的表现。

  另外,可以从基金持股集中度、换手率、仓位变化、行业与市值偏好等变量,去找到均衡风格的基金。适中的持股集中度+适中的行业配置数量+中低换手率,大致符合我们对行业均衡投资风格的期待。

  3、做好中长期持有的打算

  市场的风格热点会轮换,有些板块只是短期表现不佳,长期来看却有一定投资价值,现在选择被错杀的标的,在未来某个时点也许会迎来估值回归的春天。

  所以,不妨忽略市场频繁的短期波动,着眼长期,用时间换空间,最终的盈利体验可能会更好。

如何利用“股债跷跷板”效应买基金?

  在不少投资者的眼里,股市和债市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股市强的时候债市就弱,股市弱的时候债市就强,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股债跷跷板”。

  历史上“股债跷跷板”也并不是一直出现,也会有股债双赢或者双杀的时候,这些情况是怎么产生的呢?今天就带大家简单了解下两者的关系。

  一、那些年,股市债市“相爱相杀”的历史

超跌反弹后基金该加仓还是减仓?如何利用“股债跷跷板”效应买基金?

  以10Y国债收益率和上证指数为代表,回顾2010年以来我国债市和股市的大致走势,可以发现“股债跷跷板”效应确实存在于特定时期,但是这一效应也并非始终稳定存在,股债双杀和股债双牛的时期也并不少见。

  2010年至今的11年时间里上证指数与10年国债收益率走势近似一致的年份大致在4-4.5年左右;“股债跷跷板”效应较为明显的年份仅有2012-2015年中、2016年中-2017年初以及2021年中至今。

  其他时点往往表现出其中一方走牛或走熊而另一方走平的态势,在2011年下半年、2016年中、2018年初等时期更是出现二者相向而行的情况,即出现股债双杀或股债双牛。

  二、“股债跷跷板”现象是如何出现的?

  有不少观点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股债跷跷板”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在宏观经济、企业营收等基本面上发生了变化。

  基本面改善会推动企业盈利改善,对于股票来说,即使估值不变,基本面的改善也会推动股价上涨。而此时大概率会出现,企业融资需求提升,政策为了防止经济过热而收紧货币,从而推升利率水平,债券价格下跌。相反,如果基本面恶化,则股市和债市呈现相反的结果。

  另外,流动性对股市和债市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流动性宽松或收紧驱动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股市和债市分属于不同层级的流动性,所以股债之间流动性松紧不同也会导致出现“股债跷跷板”现象。

  三、如何利用“股债跷跷板”买基金?

  1、学习股债平衡策略

  股债平衡策略最开始是由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写在他的一本非常出名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里。大概的意思就是把自己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不用的闲钱分成平均的两部分,50%买人股票,50%买人债券,然后每年年底进行动态平衡一次。

  股债平衡策略,本质上是一种根据市值进行仓位调整的策略,也即股债各投一半,定期进行平衡,股市涨得多就卖掉一些,买人债券,使得两类资产的市值比例回归到1:1。

  两类资产的市值比例可以依据风险偏好主动调整,如果风险偏好低,债券的比例就可以多一点。这种策略虽然简单,却大道至简、充满智慧。

  2、了解股债利差指标

  股债平衡策略是根据市值进行动态调整,除此之外,还可以跟踪股债利差指标,关注股市和债市的性价比孰高孰低。

  股债利差=股票收益率—债市收益率

  所以,股债利差就代表股市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债市“无风险利率”的部分。

  利差越高,说明股市更具有投资价值,反之,债市就更值得配置。

  通过过往的数据回测也可以看到,08年股市高点,股债利差很低,债市具有极高性价比;14年股债利差走高,股市的性价比增强;当前股债利差处于相对低位,所以债市也值的配置。

  3、关注股债平衡型基金

  我们可以根据行情变化自己动态调整股债比例,当然也有更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配置股债平衡策略的基金。

  优秀的股债平衡型基金,可以达到“涨时像股票基金,跌时像债券基金”的效果。平衡混合型基金多以四六开、五五开的股债配比为主,但基金公司也开始探索“量身定制”的路子,推出股债配置比例更加多样化的平衡混合型基金,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总体来说,平衡混合型基金收益可观,且回撤控制表现优异。在牛市,平衡混合型基金可以有望捕捉到较高收益,而在熊市则可一定程度上规避市场调整的风险,可以说是股票与债券的双赢。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股市中如何逃顶?政策顶究竟在何种位置上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