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酒企虎视眈眈,古井贡酒龙头地位依然稳固?

脱水研报 | 发布于2021-07-02

安徽省是一个白酒消费大省,省内竞争激烈,不仅有徽酒四朵金花,众多外部酒企如洋河、剑南春也对此地虎视眈眈。只怕古井贡酒徽酒老大的地位坐的并不安稳。为了坐稳这位置,古井在省内又有什么动作呢?

一、中高端:年份原浆系列发力,龙头地位稳固

年份原浆产品体系完善,中高端产品营收占比超60%。目前公司产品体系完善,在低中高端均有布局,其中公司2008年推出的年份原浆系列主打100元以上中、高端市场,其中献礼与古5占据100-300元中高端价格带,据草根调研反馈18年其收入占比超60%并保持稳定增长;此外公司以古8为主推,结合古16以及古20等产品主要发力次高端,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而古26年布局800元以上高端价格带,目前以提升产品形象为主,放量较少。公司未来将主打“1422”的产品体系,以年份原浆系列为核心,产品条线主次明确。

众酒企虎视眈眈,古井贡酒龙头地位依然稳固?

受益于稳定有效的公司经营策略、品牌塑造和渠道下沉,古井贡酒与口子窖逐渐从一众徽酒中脱颖而出,二者18年省内收入占比超40%,龙头地位稳固,而安徽另外两家上市公司迎驾贡酒金种子酒的收入占比则不断下滑。其中古井与口子的核心品牌“年份原浆”以及“真藏实窖”系列在推出之后几乎将安徽80元-300元的中高端市场垄断。行业龙头未来集中度提高的趋势基本不可逆,省内其他地产酒竞争力将进一步下降,省外名酒渠道下沉困难,均难以与古井对抗。未来省内的中高端市场,公司将与口子窖瓜分其他地产酒的中高端份额,进一步巩固其优势地位。

二、次高端:消费升级助推,古井受益扩容红利

(1)对标苏酒:消费升级带动省内次高端扩容

近年来安徽省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房价上涨带动资产增值,同时商家也积极引导省内消费升级,18年安徽省人均食品饮料支出较17年明显攀升。17年以来省内白酒消费升级加快,省内价格带提升、次高端放量可期。

众酒企虎视眈眈,古井贡酒龙头地位依然稳固?

苏皖很长历史时期均为同一行政单位同处黄淮海平原,酒文化同以“淡雅、绵柔”为主;二者省内白酒市场竞争激烈,是全国闻名的封闭市场,外酒进入存在极高壁垒,存在较高可比性。可基于以下三点做出判断。1)从企业角度,古井贡酒的发展势头与4-6年前的洋河股份相似。2)从产业角度,徽酒的竞争格局与4-6年前的江苏市场相似。(3)从宏观经济角度,安徽省的宏观经济指标与2014年的江苏相似。

众酒企虎视眈眈,古井贡酒龙头地位依然稳固?

对标江苏,判断2022年安徽省的白酒人均消费及市场格局将会达到目前江苏省的水平。经测算得到安徽省2022年年末常住人口为约6524万人,人均白酒消费达到18年江苏水平,全省消费额将达到307.9亿元,同时则经测算22年省次高端白酒份额约为92亿元,消费升级带动下,未来省内次高端市场将持续扩容。

(2)龙头强势:渠道力突出助力古井受益次高端扩容

次高端市场竞争门槛较高,较多体现社交属性,其品牌、产品、渠道优势缺一不可。相比古井老八大名酒”的品牌积淀,安徽其他地产酒企业先天优势不足,缺乏品牌力,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人情往来送礼以及政商高端宴请场合的需求。除口子窖较早布局年份酒系列以及迎驾贡酒的“生态洞藏”系列外,省内其他品牌基本退出了本轮次高端市场的竞争。

安徽市场竞争激烈且封闭,地产酒形成区域性割据局面,外酒进入壁垒极高。目前古井贡酒与口子窖已经完成辐射全省的渠道网,除拥有极强品牌力的剑南春以及通过团购、差异化竞争杀入安徽的洋河,其他全国化名酒在省内的次高端市场份额并不大。根据调研,2018年安徽约38亿的次高端市场基本由古井贡酒、口子窖、迎驾贡酒与省外名酒洋河、剑南春等占据,目前古8等产品迅速放量规模突破10亿级,在次高端市占率较高,短期内很难有其他竞争者出现。

众酒企虎视眈眈,古井贡酒龙头地位依然稳固?

未来随渠道优势进一步固化,品牌力较弱的地产酒与存在渠道劣势的迎驾贡、省外名酒的竞争力会进一步被削弱。而古井采取厂家主导的深度营销策略,在营销方面相较于口子投入更高,营销队伍更为激进,预计未来4年将更多受益于次高端超50亿的扩容空间,进一步坐稳省内次高端龙头的位置。

三、总结

未来,随着收入结构进的一步优化,以及公司目前提出全面向中高端和次高端市场推进,中低端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小,预计未来中高端产品增速将保持稳定,次高端及以上产品将保持高速增长。公司省内营收有望破百亿,次高端及以上产品收入在公司内部占比提高,同时将占据省内超四成次高端份额。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为什么指数平滑异同平均线MACD是观察和判断股市走势的技术面因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