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总量超过广东,哪些产业将因上海大都市圈收益?

贝壳号 | 发布于2022-10-13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首席商业评论”,飞鲸投研经授发布 。

9月28日,上海、江苏、浙江2省1市政府联合编制并印发了《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规划》推出了一个中国城市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区域规划“上海大都市圈”。

GDP总量超过广东,哪些产业将因上海大都市圈收益?

上海大都市圈,重点显然在一个“大”字上,最直接体现是强大的经济实力,以上海这座中国经济龙头城市为核心,加上了经济发达江苏南部四个城市:苏州、无锡、常州和南通,外加浙江的宁波、嘉兴、湖州和舟山。9座城市里有五座GDP万亿城市,总面积达到了5.6万平方公里,2021年底常住人口约7794万人,GDP总量12.61万亿元。这个数据不仅高于由深圳、广州组成的大湾区9座城市的经济总量,甚至还高于广东省12.4万亿的GDP总量。稳居全国第一、全球第四。

上海大都市圈概念刚一推出,首先炒热的是环沪的房产,疫情后已经从中国经济榜首位置下来的上海,是否能依靠都市圈重回全国经济第一的宝座?未来哪些产业会因为上海大都市圈的规划而高速发展?

人口:老龄化的大上海缺乏吸引力?

大约在一年前,抖音上曾经有一场关于长三角和大湾区城市圈孰优孰劣的争论。一个基本有共识的现实是上海大都市圈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总量方面确实可以和粤港湾大湾区相提并论,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人口的结构。

GDP总量超过广东,哪些产业将因上海大都市圈收益?

首先是人口规模问题。按照2021年的数据,新规划的上海大都市圈总人口有7794万。其中上海作为中国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2489.4万的人口规模占到了整个上海大都市圈的31%以上。相比之下,大湾区的人口截止2021年,已经达到7796万(不含港澳),人口规模和上海大都市圈基本相当,所不同的是大湾区9座城市中,有广州、深圳、东莞三座人口规模1000万以上的城市,还有一座900万人口的佛山。上海大都市圈里除了上海之外,只有紧邻的苏州的人口破千万。

其次便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据统计从2010年到2021年的过去十一年里,上海大都市圈中南通的65岁以上人口比例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2.67%,上海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也达到了16.3%。而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所在的广东省,人口老龄化程度远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上海大都市圈里,平均年龄最低的苏州市也有12.44%的老年人口。而相比之下,大湾区的深圳、东莞,老年人口占比仅为3%,两个地域的人口结构差异可见一斑了。

此外上海都市圈人口还存在增量问题。2011年-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人口年均增量为95.7 万,同一时期粤港澳大湾区为224.4万。具体到城市看,深圳、广州人口总增量高达725.7万、611万,两个城市的人口增量就已经相当于上海大都市圈的总和。此外,对于大学生而言,上海的吸引力也在减弱,2011-2020 年间上海大都市圈在校大学生增量42 万,还不到粤港澳大湾区增量的一半。为了应对这个趋势,上海近年来已经通过发展郊区五大新城,降低落户门槛、加强人才补贴的政策来吸引年轻人。但诸如房价高、生育成本高等大城市病也确实让不少年轻人在选择的发展城市的时候望而却步。

交通:三小时通勤还能算一个圈?

一个都市圈的范围要多大?一般来说1~2个小时的高速公路车程是公认的标准,或者能够一小时左右的城际地铁。

GDP总量超过广东,哪些产业将因上海大都市圈收益?

在这方面,上海地铁的11号线最早把昆山的花桥纳入了上海的1.5小时城市圈,金山也开始通过城际铁路的方式与嘉兴完成连接。上海北部的崇启大桥也把启东和崇明岛划在了一个生活圈内。

但在上海大都市圈里的规划里,2小时车程显然已经不是上限。比如从上海到宁波路程有227公里,高速车程已经超过了3.5小时。去最西边的城市常州,178公里也超过了3个小时。再比如都市圈里唯一的海岛城市舟山,如果从上海走沈海高速、甬舟高速,总距离已经接近300公里,路程也几乎要3个半小时,已经超过了一个都市圈的合理交通距离。

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都市圈的距离完全可以用高铁来衡量。毕竟上海大都市圈里除了舟山,都建有了高铁站,且离开上海车程都可以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但也有评论认为,高速公路比高铁更具广泛、更具代表性,由于国内大城市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以及高铁车次的限制,同一个都市圈之间的城市往往需要的是“门对门”的通勤,毕竟在这个上海大都市圈还有一半城市没有开通地铁。

此外,从交通网格的分布来说,大湾区九座城市沿着珠江口东西对称分布,公路、铁路存在深圳、广州、香港多个交通节点,东西向还拥有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上海大都市圈各个城市之间的交通则较为单一,这次的都市圈的扩容又把常州、宁波直接距离超过300公里的城市纳入了进来,未来必然将规划一个便捷度更高的公共交通网络。

产业:芯片+汽车叠加发展

上海大都市圈最为称道的规划还是产业的叠加效果。上海和苏州是全国第一大、第三大工业城市,宁波、无锡、常州、南通的工业产值也位居全国前列。不同于广州、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上海大都市圈的城市主要是集成电路、新能源、人工智能还有汽车的产业集聚区,同时上海还是国内最大的金融和港口航运中心,对周边城市的产业辐射效果强大。

在今年4月疫情期间,华为余承东曾经表示,如果上海不能尽快复工复产,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停产,之后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可见上海在中国芯片和汽车领域的核心地位。

GDP总量超过广东,哪些产业将因上海大都市圈收益?

长期霸屏中国百强县首位的昆山,其实长期就是承接上海的各种制造业的产业溢出效应,特别在集中电路领域,无锡、南京、苏州和上海一起构成了长三角的集成电路产业带。有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500亿元,坐拥国内40%的产业人才,张江和临港园区还诞生了中芯国际、华虹、紫光展锐等一大批上市企业。

另一个在上海大都市圈内差异化协调发展的产业就是汽车。作为汽车工业的重镇,上海不仅有着一汽大众这样的老牌企业,近年来又成了特斯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企业落户的重镇。上海周边已经形成了沪杭走廊、杭州湾等汽车制造集群地区。这其中上海大众在宁波建有生产基地,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大都市圈里的常州是国内重要的乘用车制造基地,过去不仅诞生过依维柯这样的客车品牌,现在还是理想、比亚迪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和研发基地。

和广东一镇一县专注于某一产业类似,上海周边的汽车产业呈现出细分领域上的同质化分工和异质化合作,有的城市做汽车研发,有的城市生产汽车零部件,还有些城市做汽车物流,围绕上海庞大的汽车消费人群以及交通优势,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

GDP总量超过广东,哪些产业将因上海大都市圈收益?

然而无论是汽车还是其他产业发展都会遇到另一个问题,就是规划重叠的问题。由于是经济发达地区,长三角的几个大城市之间中小城市大概率会受到两个以上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最典型的就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同时把芜湖、马鞍山、滁州纳入都市圈的现象,汽车产业的规划也存在一定重复。就上海大都市圈而言,地跨两省一市,资源如何分配、规划如何落地,实际推进中可能还会遇到行政壁垒。面对这样一个区域经济现象,最有可能的解决方式是是具体到一个城市头上,谁有利好靠着谁发展,靠着谁近跟着谁发展才是最有可能的结果。比如就嘉兴而言,北部靠着上海的嘉善、平湖更愿意跟着上海跑,南面的桐乡和海宁则多数会和省会杭州更亲近。

还有人提出为什么不把南京、杭州纳入上海大都市圈。显然设立都市圈不仅仅是考虑的地理空间问题,设立都市圈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区域平衡问题。作为江苏和浙江的省会,2021年,南京和杭州的GDP都已经位列中国前十,无论从行政角度还是经济体量而言,作为东部强省的省会城市单独拉一个群都更为合适,参考其他省发展强省会的战略,南京和杭州建设都市圈还需要承担协调全省经济发展的重任。所以在未来长三角地区,沪宁杭三足鼎立将是一个可见预见的趋势。

参考资料

1、国内唯一以“大”命名,上海大都市圈究竟有多大?国民经略

2、都市圈都在“瘦身”,为何它还在变大?每日经济新闻

3、由上海大都市圈想到的3个问题,宋丁观点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咖啡江湖:守成的星巴克、翻身的瑞幸和进击的Tims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