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卖场增长疲软,做现代渠道的经销商,如何稳住生意?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6-21

编者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新经销,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前段时间,很多零售商发布第一季度财报,一时哀鸿遍野。

永辉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63.34亿元,同比下降9.99%;高鑫零售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15个月实现收入约人民币1243.34亿元,同比减少2.01%;步步高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2.38亿元,同比下降8.47%;中百一季度实现营收34.89亿元,同比下降11.76%等等。

业绩低迷的背后,反映出当前卖场增长的疲软。

当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很多做卖场的经销商日子也不好过,生意大幅下滑,利润也越来越低,甚至有了不少经销商逃离大卖场的现象。

一、经销商现代渠道生意下滑的原因

前段时间,和一个做现代渠道的调味品大商聊天,谈到大卖场的现状,他告诉我今年卖场生意下滑很严重。以他经营的调味品为例,4月份在卖场的生意同比下滑40%左右,生意很难做。

经销商现代渠道生意下滑的原因,无非两种:

1. 目前外部的大环境影响所导致,碎片化、多元化渠道的出现,带走了一部分客流。

从早期的社区店和便利店的崛起,让消费者购买家庭日用,不再需要走到大型商超,带走了部分客流;到过去几年线上购物风靡,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选择海量的产品,一部分用户养成了线上线下混合购物的习惯。

尤其是近两年新零售的出现,O2O的半小时/1小时达,社区团购的次日达+自提,更是让很多消费者养成了线上下单的惯性认知。

大卖场增长疲软,做现代渠道的经销商,如何稳住生意?

线上消费场景的出现,不是简单的线上转线下的等量交换,出行的人少了,去超市的人少了,消费的人少了,造成很多潜在的即时型消费和冲动型消费减少,整体生意出现下滑就成了必然结果,这两年卖场关停的不在少数。

当卖场的生意在走下坡路时,依靠卖场生意的经销商,生意自然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波动。

2. 经销商内部存在着问题,精细化管理做得并不到位。

与传统渠道相比,现代渠道的操作难度比较大。

传统渠道面对的对象是小店老板,生意的逻辑相对简单,没有太多的专业要求,经销商掌握足够的话语权。

现代渠道面对的对象是有专业逻辑的采购主管,对市场的把控和认知足够高,这就对经销商本身的经营管理有极高的要求。

比如就费用层面而言,大卖场就有高额的进场费、条码费、促销活动费、堆头费、排面费、毛利补损费、DM费等数十种费用,甚至强势一点的商超,连电费都会摊给经销商。

加上卖场本身就存在账期,很多账款都不能及时核销,而且中间账款结算只要出现一点纰漏,有一点费用对不上,账期结算就会无限往后拖延。

之前调研市场和业务员跑线,业务员和某连锁超市做账务核算,因为少一张清款单,对不上总金额,导致账款拖了三个月都没有结算。

如果经销商本身没有足够的专业认知,可能费用在哪被扣了,都查不清楚。这也是很多经销商觉得做现代渠道不赚钱的原因。投入如此多的费用,但没有利用好这些费用,达不到相应的产出,自然就会亏钱。

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经销商没有能力去改变,唯一能变的就是从自身去改变。

在存量市场中,要保住自己的基本盘不动摇,首先是从内部做变革,让费用效益最大化;其次是围绕基本盘、对外创新模式和打法,多方向发展,需求新的增量。

二、对内:深挖环节,效益最大化

对经销商而言,卖场很大程度上是资金驱动型的渠道,需要关注的环节很多,各环节需要投入的费用也不少。如何把费用转化成销量和利润,就需要经销商深挖各个环节,明确各环节可优化的点。

1. 采购环节:找对关键人,关键事项写到合同

与其他线下渠道不同,经销商做现代渠道,对接的一般是采购,合同也是和采购谈判签订的。现代渠道的关键就是搞定卖场采购,这就要求经销商必须摸清采购的心理。

卖场对采购的核心考核是销量和利润,也就是说采购也是有销售压力的,所以经销商在与采购谈判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如果是老客户,就把过去几年的销售数据整理出来。过去几年合作的销售额,费用投入情况,返点情况等等,拿数据和采购说话更有说服力。

如果是新客户,就把过去和其他客户合作的数据,隐去关键事项,给新客户看,证明自己的运作能力。

除了用数据说话,客情关系的处理也要做好。在处理人情世故上,很多经销商都有自己的方法,这里就不做赘述。

同时,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要借用客情关系和运作实力,把一些关键事项和有利事项明确到合同。

比如明确自家产品在卖场的库存天数,因为卖场对不同产品的库存天数是有要求的。假如是45天,如果你的产品库存天数超过45天,卖场往往会以此拖欠货款。 

2. 费用环节:明确费用投入,分析投入产出

卖场有数十项费用,每种费用对应不同的销售动作,这就要求经销商对所有的费用和销售动作,都有明确的认知,以及利用好这些,做好转化。

对于卖场的费用要有计划性,每月上旬就要总结上月费用的投入产出比,提前规划好下个月的费用计划和营销方案。

比如促销员是增加还是减少?货架的陈列该如何做?要不要做一些特殊陈列?是否要做场外活动规划?场外活动需要多少人员配置?等等。

每一个费用计划的背后,都需要经销商深层次的思考,不是简单的“拍脑门”决策。

以陈列为例,卖场有海量的商品,数千平米的场地,消费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消费者选择你的产品,陈列很重要。

大型商超的货架一般是五~六层,正常情况下消费者能平视的是第四层,能轻松拿到的是第三层,经销商要占领的核心陈列位一定是三四层。

大卖场增长疲软,做现代渠道的经销商,如何稳住生意?

在此情况下,经销商一定要有产品组合的能力,将最优陈列位发挥到最大化,最好的布置就是在三四层陈列位放主量产品和高毛利产品,主量产品保量,高毛利产品保利。

还有一点,顶层货架一般就是形象位,起个宣传作用,某大型连锁商超的最高层货架一般人都摸不到,消费者消费的概率更低。

同样的,地堆、特陈、促销、DM等其他的费用,背后也都有对应的逻辑,经销商只有把这些都弄清楚,才能在费用这个环节做到产出比投入大。

3. 促销环节:抓节点,“抢”资源

对于大型卖场来说,促销档期的销量往往能占到全年销量的50%以上。常见的促销档期有店庆、新店开业、以及中秋、国庆、春节等传统节假日,现在还有和线上同步的一些促销档期,比如618、双十一大促等等。

对于经销商而言,这些促销档期就是挖增量的机会点,在这些档期,做好促销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点经销商需要知道,超市的面积虽然大,但是海量的商品,意味着超市的存量面积是有限的,促销资源是有限的。经销商要抓住促销节点,核心就是“抢”资源。

具体如何去做?宏业恒大李锋总谈的几个方法可以参考。

1)爆品引流。

设定一款爆品作为主力产品,一般选1~2个规格,在促销档期内持续做低价促销活动,其核心作用就是引爆销售,凭借自带流量的性质,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

同时,要以在该时段的低价销售为条件,要求门店端在这一时间点竞品不允许上DM。

2) 场外活动植入。

大卖场促销期间,门店本身会通过各种方式去引流,在客流上,经销商不用太担心。

但也正因为如此,商超在促销期,往往客流会暴增,人工收银台上的人非常多,有一部分消费者不愿意排队,要么去自动结款机上,或者选择不购物直接走。

针对这两种情况,经销商可以和卖场沟通,比如在自动结款机附近摆放自己的产品,促使顾客冲动性消费,或者可以直接在场外搭帐篷,同步场内的促销活动。

3)产品组合+陈列组合。

门店促销阶段,消费者往往是集采式采购,占便宜的心理很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商品进行组合销售。

陈列也是一样,尽量跟门店商量,地堆3~4个连在一起,方便消费者集中购买。

4. 销售环节:导购员不可缺少

很多经销商没有认识到导购员的作用,甚至都没有全职导购。一个卖场的sku数量在10~12万个,经销商有没有想过,如此海量的商品中,消费者凭什么购买你的产品。

商品的售出一定是需要媒介的,这个媒介可以是广告,可以是口碑,可以是代言人,可以是亲朋好友等等,本质上一定是有一个让消费者建立认知的过程。

在卖场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能最快速的让消费者建立认知的就是导购员。这些掌握专业知识的导购员,对产品的卖点和用法,以及使用的场景,极为熟悉。

通过导购员,将产品的特性和卖点,去传递给消费者,印象会更深刻,转化率也更高。一位好的促销员,往往能带来额外几万甚至十万的销售。

三、对外:寻求曲线发展,挖掘新增量

从长远来看,卖场生意下滑已成必然,中国市场变化的速度太快了,这也是很多外资零售商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在这样的形势下,经销商如果不寻找其他的增长曲线,一味地坚守,短时间可以,但长远看还是会面临瓶颈。

前段时间,和一些做卖场的经销商聊了聊。面临这样的情况,他们也做了一些改变,我总结了一下,大概分为两个方向。

1. 主舵不变,“小团队”开拓新渠道

整体市场的变化,是往渠道多元化、碎片化去发展,但消费者并没有减少,只是消费的渠道变了,尤其在现在,O2O、社区团购等新零售的出现,让线上和线下零售的边界开始模糊。

新经销创始人赵波先生之前发布的文章《经销商在当下要尽快发育出来的四种能力》中就有阐述 

“ 经销商未来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线上线下,合二为一,从实体零售转向线上+线下的全域零售,已经是必然!

这也是在交流过程中,很多经销商正在做的。在维护现有基本盘的同时,在公司内部建立“小团队”试水线上零售,比如电商、社区团购等等。

比如某调味料经销商,组建社群销售。通过导购员,在引导过程中将消费者拉到公司建立专属福利群,不定期的在群里做促销活动,由专门的团队去运营和管理这些社群,将导购变成社群销售的自提点,让消费者微信群下单后次日自提。

大卖场增长疲软,做现代渠道的经销商,如何稳住生意?

2. 往上游走,做自有品牌

很多做卖场的经销商都是十几年运作经验的,无论是在客情上,还是在卖场的运作环节上,都有一套完整逻辑。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经销商其实有品牌运作的能力。

新经销在之前就预判过,未来经销商的方向之一就是品牌运营商。在存量市场中,产品同质化很严重,以调味品为例,海天、厨邦、李锦记等等知名品牌,产能都是过剩的,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恶性杀价,利润很低。

而自有品牌经销商是有议价权的,能够保证产品利润,没有库存压力。并且现代渠道的经销商,本身的运营能力就很强,是可以在现有渠道的基础上,快速将自有产品推进市场的。

当然,做自有品牌有一点很重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也就是目标消费群体和核心卖点很关键。

因为市场上已有的主流产品,已经基本覆盖大众群体,如果你的定位不是从细分去切入的,很难打的过品类中的巨头。

以上就是和经销商交流过程中的一些总结,做现代渠道的经销商内变和外变的路径和方法。

电商、新零售的冲击下,卖场流量大幅下滑已经成了客观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经销商只有从「内变」「外变」两个维度去做改变。

内变的核心是开源节流,将目前的每个运作环节做到极致,在下滑的存量中找增量;外变的核心在于创新,无论是渠道拓展,还是做自有品牌,本质上都是在挖掘新的增量。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融资数千万!1个连火2年的赛道跑出新黑马:6个月融3轮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