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浮亏的基金有没有“扛”的价值?行情反复横跳,要不要把手里的新能源基换成白酒基?

基金投资知识 | 发布于2021-12-23

如何判断浮亏的基金有没有“扛”的价值?

  对很多基民而言,频繁交易、“拿不住”基金是他们基金亏损的原因之一。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40%以上的基民单只基金平均持有时长不超过1年。

  而我们也通过数据测算告诉大家,持有时间越长,获得正收益的概率越高。但是,和“拿不住”同样棘手的,还有“硬扛着不动”。

  比起那些喜欢快进快出、频繁交易的选手,这类基民显得“非常有耐心”,即使基金亏损也不轻易赎回,反而亏得越多,继续持有的意志就越坚定。面对长期亏损的基金,即使亏了快50个点,还是面不改色。

  为什么一直亏损却还是不想卖出?

  因为不想面对亏损的事实——只要我不赎,我就还没输;因为已经付出了很多金钱及时间成本,不想就这么算了;因为既然已经亏了这么多了,再等等说不定有反弹 ……

  总而言之,“坚持”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看好自己手上的这只基金,而是因为人性的弱点:亏得太多,放不了手,也不舍得回头。可是,这种“硬扛”精神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结果,死守着业绩长期不佳且没什么上升空间的基金,可能错过更多赚钱的机会!

  那么,如何判断亏损的基金应不应该卖出,有没有“扛”的价值?对此,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基金亏损是由客观因素造成,还是主观因素导致。

  何为客观因素?

  简单来说,就是市场整体行情不好,或者说正值市场风格轮换,你购买的基金重仓的行业或股票刚好处于低谷期。当你的基金持续亏损时,先看看市场行情如何。

  如果发现大家都在跌,或者虽然整体行情还可以,但你的基金重仓的板块全都跌得厉害,那你的基金出现亏损或是正常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保持耐心。

  因为市场风格切换是A股常态,把时间拉长来看,没有永远的风口,也没有永远的低迷。如果你相信A股市场未来可期,如果你相信行情还没见顶,那就给自己、给基金一个机会,再等一等。

  何为主观因素?

  也就是基金本身出现了一些问题,大部分由于基金经理操作所导致的,所以当你发现这只基金有且不仅限于以下问题时,就需要小心了:

  1、业绩长期跑不赢大盘

  没有基金经理能在每个阶段都跑赢大盘。在A股行情比较好,对于偏债、低股票仓位的基金,跑输大盘是正常的现象,对于行业主题基金或是风格鲜明的基金,如果不在风口上,可是会跑输大盘。但连续三四个季度都跑输大盘,特别是市场风格轮动到基金持仓风格时,依然没有超额收益,这样的基金就要谨慎持有了。

  2、频繁更换基金经理

  我们常说,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优质的基金,与其背后优秀的基金经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一只基金而言,它的基金经理就是其“核心资产”。频繁更换基金经理的基金就需要引起我们重视,而首先要关注的是换人的原因:

  1)绩优跳槽:

  风格鲜明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会有其深刻“烙印”,一旦发生变动,对业绩影响往往不小。历史上确实有不少,明星经理离职之后,原管理的基金业绩不再出彩的情况。

  但并不是每个绩优的基金都与其管理者有强关联。基金经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背后往往有基金公司庞大的投研团队,因此我们首先还是要评判基金公司的整体投研实力对基金表现的影响。

  如果这家基金公司的其他类型基金业绩表现都还不错的话,说明这个公司团队的投研实力和投资理念,对基金业绩影响不小,即使原本的基金经理离职,顶上来的新基金经理或许也不错,可以继续保留观察。

  如果这家基金公司的基金只是一强多弱,就表明其整体不具备非常强的投研实力,对基金经理的依赖比较强,这时就应该卖出换基了。

  2)业绩差被淘汰:

  可以淘汰不合格的基金经理,对于基民来说是好事。这种时候,我们可以给新基金经理一个机会,查下这位的历史业绩。

  与短期业绩相比,近3年、近5年的长期业绩通常更能反映基金经理的能力,这也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点。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新任基金经理以往管理的基金类型,术业有专攻,即使以前业绩好,如果是从管理股票型基金跨界为管理债券型基金,是否会“水土不服”也很难说。

  当然,秉着“不砸自家招牌”的原则,如果一只基金原本业绩不错,基金公司一般也会让能力相当的基金经理来接管。

  3、重仓股踩雷

  对于主动管理类基金而言,面对基金重仓股的调整,我们要评判的并不是这只股票,而需要观察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选股能力、应对方式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

  一看基金经理的持股集中度,分散投资、持股比例低的基金影响较小。一般来说,有些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是偏爱分散持股,即使前十大重仓股暴雷,该股票的持股比例也仅有2%、3%,对整体净值的影响不大,而且基金经理也比较容易去调整仓位。

  二看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警惕频繁踩雷的基金经理。A股的踩雷故事太多了,如果基金经理偶尔踩雷可以归咎为经验不足,但如果重仓股频繁暴雷,那可能就是基金经理的选股水平不行,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及时卖出了。

  三看基金经理的应对方案,在暴雷以后是及时卖出还是继续坚定持有?举个例子,如果某基金的重仓股跌停,基金净值当天出现波动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没有波动,基金经理可能已经提前卖出了暴雷股,就更加不用担心了)。

  但之后,基金经理会有两个选择,一是把股票卖掉,认赔出局,二是继续持有,认为股票被市场错杀。如果下一次当这只股票反弹、市场进行纠错时,基金净值却没有出现相应的表现,那就说明了基金经理已经卖出。

  4、规模迅速扩张导致策略失效、业绩平庸

  为什么规模和业绩难以两全?想要明白这个问题,得先理解基金投资的价值从哪里来。

  主动型基金的投资价值就体现在能够持续地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而基金的超额收益水平,实际上就是基金投资策略的执行结果。这里边有两个关键变量,投资策略,投资能力(投资能力决定了投资策略的执行结果)。这两个变量都影响着一只基金的规模上限。

  1)投资策略

  基金的投资策略可以类比为一个企业的“赛道”、“商业模式”,基本上决定了一类基金的规模“天花板”。这里面的原因是:投资策略决定了基金可能会捕捉到什么样的投资机会,而投资机会,并不会因为资金规模的增加而增多。所以不同的投资策略,能够容纳的资金规模不同,进而采用该投资策略的一类基金的规模上限也不相同。

  举个例子,打新策略,合适的资金规模可能就是在2-10个亿之间。规模过小,不能满足打新的门槛要求,也没有足够资金配置低风险资产来降低组合波动;规模太大,打新的收益就会被大大摊薄,导致策略失效:因为新上市公司就是那么多,中签率大概就是那么多,每只新股可能赚到的钱的绝对金额,大概也就是那么多。正是因此,我们看到市场上大多数打新基金以及量化对冲基金的业绩都受其规模影响很大。

  2)投资能力

  如果说投资策略决定了一类基金的规模上限,那投资能力就决定了具体某一只基金的规模上限。同样的策略,不同的人来做,结果可能会大大不同,这里面起作用的就是不同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举例来说,采取同样的“捡烟蒂”投资策略,能力圈小的人,只能在一两个行业里找机会,能力圈大的人,却能够在全市场找机会,甚至是在全球市场找机会,两者能抓住的投资机会自然是天壤之别。因此,投资策略类似、投资风格类似的基金经理,由于投资能力的不同,能够有效管理的基金规模也会有巨大差别。

  当基金规模达到了投资策略与投资能力决定的规模“天花板”,规模从持续扩张就可能导致策略失效、业绩平庸,买入后可能难以满足投资者的高预期。

  面对以上这些情况,与其硬扛着不放,不如趁早卖出,转换成历史业绩优秀、且表现相对稳定的基金,或者简单透明的指数基金。不要等到泥足深陷,亏得越多,就越舍不得抽身。

  最后总结来看,无论是追涨杀跌,还是硬扛不卖,都逃不开“人性”二字。

  初遇风险时,迅速撤离,在深陷其中时,又觉得再坚持一下,可能还有回转的余地。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减少损失。可投资往往都是逆人性的,想要在投资中获得超额收益,理智分析、灵活应变比跟着感觉走靠谱得多。

  所以,你知道什么时候该扛,什么时候该撤了吗?

行情反复横跳,要不要把手里的新能源基换成白酒基?

  临近年末,此前新能源主题基金一家独大的场面消失了,白酒板块的上涨带动了相关主题基金的反弹,而今年来表现不佳的老牌明星基金也相继回血。

  但不少基民面对当前的行情却还是犯难,这一次是市场风格的切换,还是结构性行情下的正常热点轮动呢?到底要不要把手里的新能源基金换成白酒基金呢?

  要不要把手里的新能源基换成白酒基?小编认为需要想清楚以下三点:

  1、换了基金之后,即使出现“一买就跌、一卖就涨”,能否做到也不后悔?

  最近行情有多反复,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很深了。今天涨得这么好的白酒,不排除明天就表现垫底了,市场又换成了“开车”行情。

  换基金之前,不妨幻想一下,如果出现上述的“反转剧情”,你能否做到不捶胸顿足、一点都不会后悔?如果不能的话,那还是别再给自己找痛苦了,毕竟股市里最常上演的就是“风水轮流转”。

  2、当下看好白酒的逻辑是什么?

  景顺长城基金研究部认为,2022 年,PPI-CPI 剪刀差的收敛,将驱动产业链利润将重新分配。一方面,随着 PPI 的回落, 中游制造的成本压力回落,盈利也将得到修复。 另一方面,涨价周期的开启将带来下游消费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下半年以来,大众品迎来提价潮,调味品、啤酒、烘焙、休闲食品等行业的细分龙头均陆续开启提价周期。

  另外,在以往比较典型的两次 CPI 向 PPI 收敛的过程中:

  第一次:2010.06-2012.08。期间涨幅居前的行业:食品饮料、休闲服务、家电、建筑装饰、有色等。

  第二次:2017.02-2020.04。期间涨幅居前的行业:食品饮料、家电、电子、医药、建材、农业等。

  历史规律也显示:PPI 向 CPI 传导的过程,毛利率改善弹性较大的行业主要也是偏向于中下游。当前的消费受制于疫情以及地产严控,预计2022 年消费较今年会有边际改善,预计全年来看,大消费板块会有相对收益。

  而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行业格局好、成本传导能力强、具备提价空间。

  另外,想要把新能源换成白酒,不仅要考虑白酒的后市逻辑,还要考虑白酒和新能源的性价比。而今年的市场一直有“茅指数”和“宁组合”的争论。

  从基本面来看,茅指数成份股最新市盈率中位数低于50倍,宁组合市盈率中位数是前者的两倍。在历史低位期,茅指数成份股估值中位数仅30倍,但宁组合低点也有50倍左右。仅从估值来看,茅指数比宁组合更具有吸引力。

  从成长性来看,机构预测2021年净利润增幅中值方面,茅指数不到30%,宁组合接近50%。宁组合的成长性表现要好于茅指数,这也是7月份以来宁组合表现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

  投资回报方面,2019年至2021年(2021年以预测数据进行估算),茅指数成份股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均超过20%,但宁组合均低于20%。2021年预测数据显示,茅指数成份股ROE中位数达到21.03%,宁组合为17.05%,并且较前两年有明显下降。

  总体来看,杀估值之后,茅指数相比宁组合略胜一筹,但不可否认,两大组合都是A股相对优质资产。

  3、是否有驾驭行业主题基金的能力?

  无论是白酒基金,还是新能源基金,其实都属于行业主题基金。

  这类型基金由于持股集中在单个行业,风口来时可能是全市场最靓的仔,但是当风口不在的时候,下跌的幅度不会太小。

  最关键的是,没有一个行业能够长盛不衰、只涨不跌。

  所以行业主题基金更适合做轮动配置,而不是买入之后一直持有不动,这就对投资者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在板块已经涨完了一轮的情况下冲进场,斩获收益,然后在板块回调之前全身而退,你确认真的能做到吗?

  如果自认做不到,同时又不再看好白酒板块未来的行情,那不妨换个思路,选择均衡配置型的基金。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今天文章的要点:

  在决定把手里的新能源基金换成白酒基之前,有三点是需要我们考虑清楚的。

  第一,换了基金之后,即使出现“一买就跌、一卖就涨”,也要做到不后悔;

  第二,想清楚看好白酒的逻辑;

  第三,确定自己是否驾驭行业主题基金的能力,如果没有这项能力、又实在不想持有手里的基金,那么均衡配置型基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对于此前重仓新能源基金的投资者,其实没有必要因为短期风格轮动大幅度换基。

  一方面,普通投资者把握机会的效率和踏准节奏的准确度往往不及专业投资者;另一方面,“风口”出现往往意味着一个板块或者主题已经有所表现,再进去布局可能成了追涨,造成高位被套。而一旦新能源继续上涨,白酒回调,就容易两边挨打。

  如果还有更多的资金可以考虑适当加仓白酒基金,建议采用定投的方式,平滑成本,防止一把梭哈站高岗。

  其实选基金时比起业绩的短期波动,更需要关注的是基金本身的情况,特别是长期业绩表现是否稳定。即使现在明星基金回撤居前,也不要急着换,如果我们买的基金,基金经理实力过硬,投资的行业也是长期向好的,那我们不妨放平心态,给基金多一点时间和耐心。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资本市场向来充斥变化,我们很难预测短期的风浪,把握住每一次风格切换或者说阶段热点,难度太大。同样,正是因为前方风浪的不确定性,我们更要坚持自己精心挑选的航道,不要在市场前行的浪潮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从专业投资者的角度,我们更重视去抓住投资的大机会,过程中尽力去参与小机会,避免因小失大。往后看A股市场,大消费与大科技作为大的投资主线,仍然具有长远的投资空间。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A股那些热门赛道都是怎么熄火的?优质债基如何选,三招搞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