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杂志推荐的股票其真实性与价值性如何?

股票入门知识 | 发布于2022-11-12

早年,我曾在日本的周刊杂志撰写投资评论。那时,只要是经过我推荐的公司,差不多该公司股票就随即会有表现。

在洋洋洒洒的投资评论家中,当然不乏有权威的人士。不过,有些人因为分析较深奥或分析的理论已经过时,甚至因评论过于主观,结果难免都遭到了被投资者唾弃的命运。深具实力的评论家,自会为人所信赖,所以一般投资者都会参酌他的评论进出股票。

由于跟随的信徒愈多,影响力自然愈大,结果,他的预测往往就成为事实了。但是,有些分析家在呼风唤雨了一段时间后,他的影响力逐渐消失。有段时间,由于我的投资评论甚具准确性,因此,被日本人封为"赚钱神仙"。当信服我的人愈来愈多时,我却发觉预测的准确性,反而愈来愈飘忽不定。因此,我停止了分析评论的工作。检讨的结果,才了解到我预测可能出现的景象,有时是二三年,甚至数年才出现一次。而报纸、杂志却每月、每周邀请我大作评论。

事实上,无论是经济环境或股票市场,根本不可能每周或每天都会有大变化的,这乃是症结所在。在了解这个原因后,为了维护本身的权威,除非可能出现大变化,否则我就不再经常地预测评论。但有些人却不是如此想,所以慢慢地连影响力也就没有了。

像《日本经济新闻》由于严禁证券记者买卖股票,所以该报对证券评论能够相当客观。但是,由于记者本身未曾有过股票买卖的实际经验,缺乏"临场感"的结果,其报道就难免不易深入了!这方面,台湾报社就没有什么拘束,因此,证券记者的能力就较易发挥。但部分定力不够的记者在经历了临场感之后,却又进一步地发挥其"主角感",以致报道经常失之偏颇。

例如,有些关于上市公司的报道往往就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甚至发生报社互唱对台戏的事情,令投资者一头雾水,无所适从。更严重的是,有些关于上市公司的动态,上市公司的负责人居然全不知情。查其新闻来源,竟是由股票炒手交由记者所发布。诸如种种,其新闻的价值性,难免就令人怀疑。日本的一些小报,执笔的记者也经常以大篇幅的文章,推荐自己持有的股票。

在多头行情的时候,这倒没什么影响,但时间--长,就经不起考验了!当然很多事实需要报纸、杂志来报道。不过,这些资料,基本上是要有根据,而且更要前瞻性。如果是已经流传了很久然后才发布的消息,往往就会造成"利多出尽"或"利空出尽"的现象。

此外,有些投资者又特别喜欢听信证券公司的消息进出股票。试想,证券公司的员工、老板数以千计,难道每人对股票都会下功夫去研究,或握有第一手的消息?当然值得信赖的还是有,但毕竟只是凤毛麟角而口。

像日本最大规模的野村证券,在 80 年代初期曾推荐美国的证券公司买进日本电器的股票,其后股价下跌,野村的专家却又建议美方把它出清,以致双方闹得相当不愉快。显然,股票投资是极端变幻之事,故听从他人的建议,最好还是经过自已的大脑过滤。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Tags: 上市公司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股票是否跟人一样,也有性格?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