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新手如何寻找股市机遇?

股票入门知识 | 发布于2022-04-15

我们这一代人是很幸运的,因为我们正好赶上了中国经济启动的时机。每一个年青人都有自已的梦想。我是1990年7月大学毕业的,毕业后分配在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研究所工作。也许是国营企业机制的通病,上班时间的轻闲让我总感到无所事事,看着不少同龄人或者出国或是开公司成就自己的事业,心中总有无限羡慕。于是在闲暇之余,总想寻找一个属于自已的机遇。1990年年底,我无意中接触到了股票这玩意儿。

在经过一番这方面知识的充电之后,便开始了我的第一次投资。也许与工科出身有关,我思考股市的方式方法大多是立体的而非线性的、因此,在经过了最初的胜利之后,我于1992年4月辞职下了"股海",正式成为一个专业的投资者。胜利来得太早也许不是好事。我在1992年6月至10月期间曾涉足过金属期货(也许又算得上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代期民),但期货不比股市,其风险性不是我这样的初生牛犊所能预料的。在经历了现在可以肯定的惨败之后,我又重新回到了股市中来,但这一回来又不同于我最初的介入股市的操作。

1993年9月间,我应聘到了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信托投资公司上海证券业务部工作,一位股民成为一名证券从业人员。从此以后,我所目睛了可能是中国证券史创业阶段的最为精彩的一幕幕。其中有"延中"的第一次收购,有"3·25"行情的爆发,有1994年4、5月间的"辽国发事件"、"万国事件"。同样,我也看到了身边的一些朋友成了大户,但更多的是从大户变为散户或者干脆离开了股市,更有一些券商界的朋友由于自己的贪欲而银铛入狱,可以讲,证券市场的出现扭转了很多人的命运,既让许多人成功获得了成就感,也让不少人就此沉沦。

关键还是自己的把握问题。我是从1993年年底开始进入股市分析师的角色的。这个角色的转变让我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大舞台上有了自己更为广阔的空间。凭借着自身的勤奋,当然也要感谢这个行业里许多相知和不相知的人的帮助,我渐渐地在股评圈中为人所知。由于这一行业的特殊性,使我对中国证券的发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那时,中国的经济运行体制刚从计划经济模式朝市场经济模式转型,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从管理层看,中国证监会的领导班子、沪深两地交易所的老总们换了一批又一批;从券商的角度来看,信托类券商撤销向专业类券商转变,券商之间合并屡有发生;从上市公司来看,由于公司经营的原因,有的被ST(特别处理)了、有的则戴上了PT的帽子,相信总有一天还会有公司破产摘牌的事发生;从投资者群体看,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已开始被投资基金取代,中小投资者的人数也与日俱增;从交易形式来看,从有形席位变成无形席位。

这一切有政策的作用,当然也同时反映出中国证券市场的前进步伐越来越加快了。就我本人而言,我从1990年年底至1993年的投资者转到了1993年至1996年的券商。而从1996年以后,由于从事股市分析的缘故,又一次出现了自我发展的转型契机。1997年8月,我在大连注册了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大连恒升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我是公司的董事长。

随着公司的成立,使我在中国证券的舞台上又大大地跨进了一步,因为从此以后,我不仅要关心方方面面的政策,还要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服务于人,更要使自己从一个单纯的知识型人材向从事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材上转变。当然,其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就像中国股市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

有失败也有成功,有探索更需要有开拓,其间的甜酸欺苦辣让我感受颇深。这些都激励我不断向前,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我相信,中国的证券市场明天会更好!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投资者如何开启"细水长流"投资模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