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券商、投资者、在一、二级市场之间更应关注哪个市场呢?

股票入门知识 | 发布于2021-11-22

一级市场是注目的焦点

作为券商、投资者、在一、二级市场之间,更应关注哪个市场呢?

通过几年的实践,答案应该是一级市场。对于券商来说,盈利途径主要有一级市场承揽发行业务、二级市场自营和代理业务、对外投资收益等几个方面,比较起来,承揽新股和配股承销业务和依靠大资金参与认购新股成了主要的途径。

比如,97年沪深市场共发行198家 A股,近 105亿股。筹集资金 600 多亿元,按通常的承销费标准,就有18亿元左右。对于投资者而言,一级市场也成了注目的焦点。

在97 年,198家新股认购中签率最高的是山西三维的 18.663%最低的是重庆实业的0.1571%平均约1.5%右,其中高中签率主要集中在74家网下发行的新股中。

总体上如此之低的中签率,表明活跃于一级市场的资金是比较充沛的。从单股认购来看,认购资金逾百亿的占绝大多数,从辽通化工到佳纸股份、南风化工中兴商业,再到葛洲坝、一汽轿车,认购资金 300亿、500亿、800亿,直到927亿。此后盐田港又一次打破了纪录,超过1100 亿,而上海汽车发行更高达1500亿。

由此可见,与二级市场的相对萧条相比,一级市场热情如火,充满了一派繁荣景色。在97年5月严禁国企和上市公司炒股的规定出台后,二级市场的大量违规资金已有所收敛,但它们并没有彻底离开市场,而只是由二级市场转移到一级市场而已。他们相信,禁止炒股的规定对一级市场是难以操作的,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风险较小、而且,它们的存在,对于大量额度的顺利发行是有益的。

有人说云天化等新股上市只有 30%收益率(指上市价相对于发行价),而邯钢更不足 10%将阻止二级市场的下跌和一级市场认购热情的火焰,事实上,这一现象在 96年、97年中只是个别的、暂时的,更何况1.5%中签率到 100%中签率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不到100%我们就不能说新股发行遇阻。或承销商真正体验了承销风险。所以,不必杞人忧天。

对一级市场的注目,原来是新股的神话尚未打破。如果说股市里存在过度投机的现象,那么,新股当是一个最主要的投机对象。若作回顾性观察,可知对于新股的投机由来已久,其端倪初露于1993年初市百一店、华联商厦的联袂上市,此后持久不衰,延至今日,鱼贯而上的新股鲜有未炒者。当一部分人对新股噤若寒蝉的时候,却有另一部分人成了新股的崇拜者。

据说他们的理由有两条;一是没有所谓的"帽子";二是未知的东西多,可以尽情发挥。

所以,即使高耸入云端,照样可以放胆追逐。他们矢志不渝的"追新"信念,为屡试屡验的事实所支撑;除氯碱、杉杉等极少股票的原始股持有者在第一时间抛空股票而获败绩外,其余的都赢得了较大的超额利润,纵然溢价高达 13.38 元的厦华、600 点指数上市的特大盘股仪征也不例外。原始股的神话迄今并没有真正被打破,除了一定的价格预期因素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恐怕缘起于穿梭在一二级市场上的"价格垄断"现象。

为了迎接新股的"闪亮"登场,市场往往"自发"地有着隆重的欢迎仪式。最为耀眼的便是上市公司和承销商精心制作的广告了,通篇大抵就是美不胜收的灿烂前景,然而这样的广告日后却难得一见,究其本意,或许就是"请君入瓮"罢?

另有一绝便是"新股上,类股跳"现象。既然新人入场,那就先从其同宗兄弟那里运作起来,作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状,待新股正式入盟,然后一起逃之夭夭。沪市投资者素有喜新厌旧的习惯,老股被反复翻炒,已经烂熟了,相形之下,新股才是一个"好东西"。

新股上市是一段时期的热点,其定位与走向也往往成为注目的焦点。主力若手中持有大量新股,便可轻而易举地将其作为调控大市方向的"变压器";倘有老股套于笼中,可借新股低开走高之功,推升大市,既释出新股,又为老股解围,可谓一石双鸟;倘无(老)股一身轻,那就通过新股的一步登天,然后顺势倾囊而出,让你不辨东西,待你惊魂未定之际,他却张起大网在低位承接……新股的沉寂是在其反复折腾之后,短则数日,长则一两个月。然而,它(们)的折腾却打破了大市的相对宁静。

新股对于大市的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如下两种情况之下:

一是新股的密集型上市,就会严重打破资金的平衡状态,短期内资金就会相形见拙,从而以牺牲股指为代价,如 94年一季度上市15.8亿股,96年和97年的6、7月间的集中上市就是典型例证;

二是新股的"凌空"上市,一般来说,新股高开低走,或低开、平开后日进千里然后退潮,都会拖累大市。

在这种情况下,原始股东易受厚利所诱,抛盘必甚,从而封杀进一步上扬的空间。另外,这样也易导致盘内资金向局部游动,而盘外观望资金也尾随限进,进一步增加下挫动能。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如一店、华联;外高、新亚、国嘉、望春花;同济、电脑、钢管、四药;哈岁宝;亚泰、嘉陵…·…··不必一一细说。

对新股的情有独钟,既反映在一级市场的抢购上,更表现在一级半市场、二级市场的狂热上。这种热烈的追捧,是基于对新股不甚了解而产生的新奇效应,新股上市前后较为集中、全面的宣传效应和广告效应,新股真正定位前的"无阻力区"效应,绝大多数新股原始股东都有丰厚获利的榜样作用和示范效应。

投资者的普遍心态是"买涨不买跌",既然"新股必炒"被一次次验证,既然原始股东每每能在获暴利后安然出局,那么,对新股的放胆追入就不足为奇了,甚至全然不顾它的价位是否已经离谱,是否隐含着客观的价格风险。由于新股总会走进二级市场大家庭来,那么,人们有理由去质询它的前身,并采取相应的态度去接纳它。

事实上,沪市历来上新股,都在客观上对二级市场产生了影响,有的甚至是重大影响。这样一种市场的无限关怀,又使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新股的定位与二级市场的冷暖挂起钩来。从沪市历史上看,除了几个典型的政策性利多或利空因素影响股指的急剧变化外,大多数行情的演绎莫不与新股的发行、上市、定位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此所谓"成也新股,败也新股"。

这本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将大市之良莠系于新股,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沪市自身抵御各种内部和外部异动的能力不强,以及投资心态的弱化。所以,要让新股能平稳过渡,不冲击大市,就应将新股这匹"野马"拴起来,不使之信马由缰。这里关键是两点;一是新股上市节奏的有序化;二是采取相应措施制约新股在上市之初的"空间魅力"。

事实上,一部分新股对大市起了消极的促退作用,而另一部分新股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丰华、氯碱、联农、金桥、三爱富、广电、天龙、福联、隧道、凌桥、西藏明珠、火炬、仪征、葛洲坝等都曾有过以新带旧、率领大市的一页。所以,新股对于大市有激活的因子存在,关键是如何发现它,并最终促成它。

为此,有几个因素是颇为重要的∶

一是新股开市价较低;

二是徐徐上推;

三是波段中涨落有序,张弛有度;四是新股炒作能持续10个交易日以上。

已经有近 400家上市公司加盟沪市,又有一批新股在满怀希冀又充满忧虑中等待开场,市场担心其消极效应的再度发生,不敢过深地涉足二级市场。为了减少"井绳"之虞,保持一、二级市场之间的相对平衡,就应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新股的激活功能发挥出来。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投资者如何通过筹码分析确定市场成本集中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