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上市不成反“掉队”,唱吧想重回C位还有机会吗?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6-03

喧闹的线上K歌赛道,永远不缺新来的竞争者,当然,掉队者也不少——比如曾经的“K歌之王”唱吧。在腾讯旗下全民K歌崛起前,它曾是国内一代音乐爱好者不可磨灭的回忆,而如今却只能屈居行业第二名的位置。当下能够为它吸引到一波眼球的大新闻,除了2020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抄袭事件”外,或许就只剩下那渴求数年而不得的上市公司头衔了。

5月31日,在唱吧硬件新品发布会结束后的一场采访中,唱吧CEO陈华表示,目前唱吧已经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未来将在创业板上市。值得注意的是,唱吧创业板上市辅导工作报告(第一期)也已经在3月中旬披露,看来陈华所言非虚——这次上市,唱吧依旧是玩真的。

五年上市不成反“掉队”,唱吧想重回C位还有机会吗?

五年三次冲击A股,忙着上市的唱吧错过了一整个时代

事实上,这并非唱吧头一回冲击A股的大门,早在2016年,陈华就取消了唱吧的赴美上市计划,开始接受国内上市辅导,因为他认为纳斯达克对于唱吧的估值实在太低;2018年,唱吧完成了中金公司的上市辅导流程,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提交招股书,计划就此搁浅。

唱吧在2016年寻求进入二级市场,确实是个理所当然的选择。这一年的早些时候,唱吧用户达到3亿之众,在当时的移动K歌类App中尚无人能及;同时,这只独角兽还在两年里(2015、2016)连续拿下了三轮融资,可以看出它有多受投资人喜爱。

但从战略层面上来看,唱吧的决定却难言正确。就在它信心满满地取消赴美上市计划的那一年里,腾讯旗下的全民K歌正在崛起,并且只用了短短数个月时间就抢到了众多用户。

2016年底,全民K歌平台用户数首次反超唱吧,累计达到3亿,占据了中国网民总数量比重的36.8%。一位开通了全民K歌账号的教唱导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2016年底在平台上首秀时,瞬时在线人数一度达到了四五十万,“简直挤爆了。”

一名业内人士认为,全民K歌之所以爆火,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它的先天基因和对用户需求的敏锐察觉。“腾讯当时在听、看这两大音乐消费场景之外,唯独缺少“唱”的场景。而当时在线K歌需求又非常旺盛,全民K歌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娱乐需求,还具有社交能力。”

唱吧并非没有社交能力,事实上,社交裂变正是它早年间快速揽下1.4亿用户的杀手锏。但在背靠腾讯系巨大用户基本盘和无数引流渠道的全民K歌面前,唱吧的社交优势已经不再是优势。到今天,唱吧已经被全民K歌死死压在身下——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唱吧MAU(月活用户)为1426万,而全民K歌则为7171万。

另一个致命因素是,唱吧没有抓牢直播的风口——是没抓牢,并非没抓住,这也是令无数投资者扼腕叹息的一点。早在当年“千播大战”稍有苗头时,唱吧就推出了火星直播App,但最终却因为管理层的保守心态而没有加大投入,最终这款软件也没激起太大水花。至于短视频的风口,唱吧则是完全没抓到,原因依旧是陈华所说的“不敢贸然投入”。

“现在抖音快手的DAU加起来超过7亿,还有谁能跟它们竞争呢?今天我们已经没什么优势,而我们也不想和他们竞争。”接受媒体采访时,陈华说道,语气中透露着一丝无奈。

被唱吧“遗忘”的线下业务,是否真有那么不堪?

来自腾讯系的“降维打击”,以及在新业务上的踌躇不前,是唱吧落魄至此的关键原因。其中,第一个问题哪怕到现在也是唱吧过不去的坎——“怎么才能在这样一个巨头(全民K歌)的碾压下,还能活得很好?”时至今日,陈华仍然经常以这句话反问自己。

既然无法打败对手,那就绕开它,将差异化贯彻到底。这是陈华最终带给唱吧的答案。而要做到这点,它的新业务(唱吧麦颂KTV、线下迷你KTV、硬件业务)自然不可或缺。

这几项业务中,以麦颂、迷你KTV为代表的线下业务是唱吧鼎盛时期留下的“遗产”之一。2014年,业务如日中天的唱吧与麦颂KTV达成合作,并高调宣称“要在五年内开出2000家门店”;2017年,唱吧又投资了线下迷你KTV“咪哒Mini”。

可惜的是,这两项业务均未达到陈华当年的预期——与麦颂联合打造的唱吧麦颂KTV,截至2019年6月也仅开出700余家店面。咪哒迷你KTV虽然在影院等场景分布甚广,但受到行业环境的影响,它也没有为唱吧本体带来多大增量。

唱吧线下业务沉寂的背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逃离”KTV,整个线下KTV行业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77.3%的年轻用户减少了去KTV的次数,33.9%的用户觉得“唱腻了”,而另外47.2%的用户则表示,其他娱乐项目完全能够取代KTV的地位。

五年上市不成反“掉队”,唱吧想重回C位还有机会吗?

追根溯源后不难发现,年轻人们对于KTV的不满多半都集中在娱乐形式的单一上——会唱歌的顾客在KTV固然能玩的很High,但那些没有这项天赋,或是不善表达的参与者就会感觉索然无味。如果没有更多的选择,年轻人们很难对KTV产生依赖性。

既然如此,扩充娱乐项目,让顾客“更有存在感”绝对是唱吧麦颂、乃至所有KTV的第一要务。设计创意主题包间,加入电影点播设备让KTV变身影院就是很好的例子。另外,主机游戏、直播、桌球、桌游、剧本杀这些更讨年轻人喜欢的社交娱乐模式同样应被列入考量之中。

至于规模小一些的迷你KTV,同样也有更多的娱乐模式可供发掘。例如像某家后入局者那样,将抓娃娃机和迷你KTV结合,让用户在排队时可以远程操控夹娃娃机。很显然,这对于年轻消费者们而言将是一种全新体验,能够提高他们的消费欲望;而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与之前同样的占地面积能够创造更多的营收和更高的坪效,可谓是皆大欢喜。

硬件+软件,是唱吧想讲的新故事?

话虽如此,但相较于线下KTV,唱吧似乎更为青睐能为它带来稳定营收的硬件业务。在最近一次采访中,唱吧方面有意无意地避过了KTV业务的进展,却着重介绍了自家的音响麦克风产品。

唱吧对硬件业务的喜爱无可厚非,毕竟这是它几年来唯一还算成功的新业务。

早在2015年,唱吧就成立了硬件团队,其成员多来自小米等硬件大厂。经过多次与综艺节目联名以及不断的更新迭代,唱吧的“小巨蛋”一路从单向发声做到四向发声、音效也得到了长足改进。从天猫京东两条主要渠道来看,其几款主力产品销量均尚可。

据陈华接受采访时所称,唱吧音响麦克风在天猫上的市场份额“达到七八成”。此外他还透露,目前唱吧的营收主要来自唱吧软件的打赏和硬件产品利润,而且后者基本已经与前者持平,可见硬件业务潜力之大。

五年上市不成反“掉队”,唱吧想重回C位还有机会吗?

目前来看,唱吧在硬件上的成绩确实可圈可点,甚至会让人产生“就这样下去也不错”的感觉。不过,鉴于唱吧近期在软件上的伟大愿景,其硬件业务也势必需要进一步更新。

2020年1月,陈华曾在“唱吧嗨典”现场公开表示,唱吧要从单纯的K歌工具转型成全新的“泛音乐内容平台”,并会继续扶植音乐人建立内容上的壁垒。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陈华也提到,唱吧App将在近日迎来一次升级,同时还将推出一些面向中老年和00后的新产品。

唱吧最初做硬件的逻辑不难理解,那就是利用硬件带动软件的新一波增长。但唱吧目前所售卖的硬件范围多集中在麦克风品类,未来的增长空间有限;而且,与它要成为的“泛音乐内容平台”相比,这单一的品类还是太缺乏想象力。

在麦克风之外,唱吧能否像网易云、酷狗一样推出耳机等品类?或者像Spotify那样针对车载场景打造新的智能硬件(车载音响或是语音遥控器)?甚至是类似天猫精灵、小度的智能音箱……不管怎样,软硬件结合之下,唱吧的想象力永远是巨大的,只看它敢不敢想。

当然,这样的愿景是要建立在成熟的软件生态上的,而唱吧要成为陈华所说的“泛音乐内容平台”,不仅要面对网易云、酷狗等老牌在线音乐平台的竞争,还要做好和另一批新选手竞争的准备。这些平台不仅在自身的领域中深耕多年,同时也有进军K歌赛道的趋势。

五年上市不成反“掉队”,唱吧想重回C位还有机会吗?

典型的例子是,网易云音乐在2020年6月发布了独立K歌App音街,将其定位为“年轻人喜爱的K歌社区”。在这款App中,用户能够通过音乐兴趣、作品等方式结识同好。

另外,短视频巨头快手也有此打算——据报道,快手近期正在内测原创音乐社区“小森唱”,它具备音乐播放、音乐智能创作等功能,定位类似阿里旗下唱鸭。此前,快手平台上的直播K歌活动早已蔚然成风,可以想见,其音乐社交基因并不逊于唱吧这样的选手。而后者能否在这场泛音乐之战中取得最终胜利,仍有待时间检验。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牛财经”,作者:长江中下游学者,贝壳投研经授权发布。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择“人”之光芒,启“民”之思想,近代人物如何影视化?|红色题材方法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