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了!这个“最抠门”的超大城市终于出手!房价即将被打趴下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6-14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 “   苏宁金融研究院  ” ,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 

 炸了!这个“最抠门”的超大城市终于出手!房价即将被打趴下

十年时间,常住人口暴涨713万,增速68%! 

五年时间,户籍人口猛增58%! 

急速膨胀的深圳,已经不打算再疯狂“发胖”,终于出手了。 

一份《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在网上炸开了锅,传递出明确的信号: 

刹车!

1、学历落户的人才底线从大专调整至全日制本科。

2、本科入户年限从40岁调整为35岁,硕士从45岁调整到40岁;技术型人才的底线变为“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

3、夫妻投靠由满2年调为满5年,老人随迁子女入户时间由8年调为15年,且子女在深圳需连续缴社保满15年。

4、稳定居住、就业基本年限要求由5年调整为10年。 

炸了!这个“最抠门”的超大城市终于出手!房价即将被打趴下 

简单来说就是,人才要更年轻的,学历要更高的,干活要更久的。 

落户门槛全面收紧。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曾经贴满大街小巷的标语,即将成为历史。  

深圳的落户门槛,正在逐步向北京、上海靠拢。

如果此次意见稿通过,深圳将会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落户门槛最高的城市。

与广州相比,深圳的落户年龄门槛平均低五岁。热门的杭州、成都,学历门槛也还停留在全日制大专。 

除了收紧落户门槛,曾经财大气粗的深圳也摁住了撒钱的大手。 

从今年9月1日起,除了35岁以下的博士,其余新引进的普通人才将不能获得租房和生活补贴。

炸了!这个“最抠门”的超大城市终于出手!房价即将被打趴下  

我看了这通告好几遍,横看竖看,看出了九个大字: 

深圳已经不缺人才了。 

短短几年,深圳已经对年轻人换了一副面孔。 

想想2016年开始,“本科生来就送1.5万,硕士2万”的补贴,吸引了大量应届毕业生。 

“十三五”期间,深圳新引进人才120万人。 

2020年,深圳大学学历人口以28.8%的占比超过广州,成为全省学历最高的城市。

炸了!这个“最抠门”的超大城市终于出手!房价即将被打趴下

网上疯传的深圳中学教师招聘名单上,满屏的清华北大晃眼,厦大硕士都成了中学教师的最低门槛。

真应了网友们调侃的那句“北大博士遍地走,硕士文凭多如狗”。

炸了!这个“最抠门”的超大城市终于出手!房价即将被打趴下 

 走在深圳街头,平均十个人里面就有三个是大学生。深圳,开始感到饱和了。

深圳感到的压力,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高涨的房价。 

很多人都把这次政策调整,看作深圳本轮楼市调控使出的组合拳之一。 

现在,深圳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756万,平均每年有超过70万人涌入深圳,相当于塞进一个中小城市的市区人口。 

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是高学历、有闯劲的年轻人。这些刚需大军冲进深圳,极大地拉动了深圳的住房需求。 

那么,这些人是怎么来的呢? 

很大程度上就是被宽松的落户政策和落户大礼包吸引来的。

根据深圳统计年鉴,不难发现,深圳的人口是从2015年才开始有了大量增长,而这个节点正是深圳的落户门槛放松的年份。

 炸了!这个“最抠门”的超大城市终于出手!房价即将被打趴下

五年来,深圳的户籍人口增长了218万,增幅达到惊人的58%。光是去年一年就增加了近93万的户籍人口,数量之大,实属罕见。 

每一个户籍人口,就是一张楼市的房票。 

要知道,深圳跟其他一线城市不一样,它的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大约是上海的1/3,广州的1/4,北京的1/8。 

算下来,深圳的人口密度已经快赶上香港,达到8793人/平方公里,在一二线重点城市中,无疑是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 

猛增的房票和狭小的面积之间造成的矛盾给楼市增加了巨大压力,同时炒房团的加入也进一步助推深圳楼市的持续上涨。 

五年来,深圳以83.6%的涨幅,荣登国内房价涨幅最高城市榜首。

炸了!这个“最抠门”的超大城市终于出手!房价即将被打趴下 

图源:第一财经 

深圳屡屡突破人们对房价的想象,从3w+到6w+,再到现在的9w+,看得人目瞪口呆。 

再不出手,就晚了。   

一个显然的事实是,深圳的城市人口容量已经逼近瓶颈。 

没有人料想到深圳的发展居然会这么快。 

2010年,深圳总体规划常住人口450万,结果最后突破了千万。 

2020年,根据国务院对深圳做的人口规划批示,城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100万人以内,结果现在已经足足超了656万人!

炸了!这个“最抠门”的超大城市终于出手!房价即将被打趴下 

此外,根据媒体报道,早在2015年,深圳的实际管理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

炸了!这个“最抠门”的超大城市终于出手!房价即将被打趴下 

那么,深圳的人口容量极值究竟在哪? 

最新的城市规划尚未公布,但参考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可以得出参考结果:

到2035年,广州常住人口规模将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并按照2500万人左右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2000万,是一个标志。留给深圳的人口增长空间不多了。 

所以,深圳才会提前结束原本预定延续到今年年底的人才补贴发放,收紧入口。为的就是确保为数不多的“余额”里,新增的是更优质的人口。 

毕竟,人口飞快地膨胀,迟迟跟不上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已经告急。 

当前,我国十强城市中,深圳的户籍人口为550万人,落户率仅为可怜的31%,在我国十强城市中垫底。 

从这个含义上,深圳可以说得算是“最抠门”的一线城市! 

极低的落户比,说明深圳吸引了天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但能落户的仅有小部分人,他们受制于学历等条件,为城市做出贡献,却享受不到应有的回报。 

这也意味着,大量流动人员的公共服务资源需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满足。

炸了!这个“最抠门”的超大城市终于出手!房价即将被打趴下 

在深圳,土地资源本就紧缺,但土地资源却大幅向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倾斜,真正留给住宅的用地仅占22.6%,实在是少得可怜。

炸了!这个“最抠门”的超大城市终于出手!房价即将被打趴下  

当前,深圳全市住房累计数量是1068万套、6.12亿平方米,人均面积27.8平方米,还没有达到国家和广东省的最低标准线。 

其中,城中村还占了深圳住房面积的54%,容纳了超过70%的居民。 

此外,教育方面,深圳的小学数量从2000年的353所相比,到2019年竟然还减少了,远远赶不上日益增加的学生数量。 

当前,深圳小学平均每班接近50人,超过国家规定的45人。

 炸了!这个“最抠门”的超大城市终于出手!房价即将被打趴下

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就解释了部分海外员工不回国的原因,他说,“在非洲,孩子都是可以上最好的学校,不过要是回到了深圳连学校都进不去了。” 

基础教育尚且如此,高等教育就更难以跟高校资源极为充足的广州相比了——迄今为止也只有深大、南方科技大学两所著名高校,其余多为分院。 

至于医疗资源,也是同样紧缺。 

截至2019年末,深圳全市每千人医生数3.0人,每千人病床数3.8床,远低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平均水平。 

在红灯亮起之前,这座最“抠门”的城市已经在寻找突围的办法。

一切都要从房地产开始。

纵观这段时间深圳的动作,可以发现深圳楼市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一手狠抓治标,一手开始治本。

怎么解读? 

首先是治标,即通过各种方式调控楼市,而不直接解决供需问题。 

去年8月28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长明确提出要学习新加坡模式,力争未来深圳市60%的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或出售的住房中。其总量到2035年不少于100万套。

推出大量租赁住房,将很好地为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兜底,给这些初来乍到的新生力量一个足够大的缓冲地带。

此外,对目前的楼市施以重锤,如前述的“二手房参考价”等新政的提出,也彰显了深圳市政府的决心。 

“深房理”的闹剧不能再上演了,人民的信心和资产不能被一再玩弄。 

其次是真正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治本之策,从供需两端下手进行调整。 

从需求端来说,这次收紧落户门槛就是转变的一大标志,旨在纾解人口压力,减少住房需求。 

今后,深圳很有可能会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开启“离心机”模式的城市。 

当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进行控制是极有必要的做法。 

《求是》杂志的文章提出:

东部等人口密集地区,要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

例如,5月20日,上海正式试行异地公积金模式。在上海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可以在苏州吴江、嘉兴嘉善两地购房,并用上海的公积金偿还异地住房贷款。 

长三角一体化继续推进。未来,这一政策也很有可能推广至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大湾区。 

除此之外,随着交通不断发展,跨城“候鸟”也将成为新常态。2018年10月23日,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以18.84亿元的价格,在东莞塘厦镇四村社区拍下了一块地,拉开了深圳异地建房的序幕。 

珠海、惠州这些环深城市未来将迎接巨大利好,潜力无穷。 

从供应端来说,大量的城中村或许将迎来旧改,小产权房等将成为历史。

去年深圳市人大审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将明显加快深圳城市更新的速度,更多宅地将从旧改项目中释放出来。

一批暴富的拆二代即将出现,深圳70%的居民也将挥别破旧、狭窄的城中村。

此外,深圳庆祝特区建立40周年的时候,国家推出深圳综改试点方案,提出综合授权清单,在土地管理制度上给予深圳大胆改革的发展空间。 

更多的住房将从工业用地、生态用地等合理释放出来,真真正正地解决深圳住房这个痼疾。

一切都因房子而生,一切财富也都将葬送在土地里。这样的过去,或许真的会随着深圳大刀阔斧的改革中消失。 

起码现在,深圳已经死死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

深圳竖起高墙,聪明人早就买房包围深圳。

深圳地少、房价又高,环深城市涨幅只是时间问题。

惠州和东莞,珠海和中山,甚至是广州南沙,哪个板块后劲更足?哪个板块更适合自己?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美国通胀盖不住了,全球危机恐将重演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