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收费5000元,高考志愿已成一门火爆生意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6-26

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 “人力资源分享汇”,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你可能不知道,高考填志愿还要花钱报班。

你当年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花过钱吗?

最近,各地的高考成绩陆续公布了,小汇发现一大片自诩解决高考志愿填报的“专家”和“机构”,打着为学生服务的口号,赚着给家长贩卖焦虑的钱。

并且还不便宜,少则一两千元,多则近万元,让考生和家长们看得眼花缭乱。

按理说,填报志愿这事儿不像考试,又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知道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就可以了,怎么还会出现花钱报志愿这门生意?

一次性收费5000元,高考志愿已成一门火爆生意

01#现在填志愿还要上辅导班?

反正我记得咱们那会儿,填报志愿的流程就特简单。

学校会专门开会跟我们讲一些填报时候的注意事项,班主任也会找个别同学给一些建议。对了,一般来说还有一本《XX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家里条件再好一点的,有大学毕业的亲戚朋友,会打个电话过去问问当年他们的经验,再结合自身情况的,也就差不多填了。

现在没几年,竟然都有专门的产业链了?

看了一些报道后,小汇真去查了一下:截至目前,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企业共计 1529 家,它们大多是近两年才刚成立,其中,2020 年至今成立的企业有 847 家,占一半以上。

并且,这些机构和在线教育行业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都在融资上,表现得十分迅猛。

一次性收费5000元,高考志愿已成一门火爆生意

数据来源:天眼查

另外,它们的口号也很有针对性:帮孩子挑选最适合的专业;专业紧扣未来就业;就业、兴趣、家庭背景多维度匹配;大数据分析、性格测评;要报就抓紧报,现在报名优惠很大... ...

你别说,很真有不少家长很吃这一套,纷纷跑去给自己的孩子报了名。

搞得我都有点怀疑自己,当年是不是走错路了?

02#分数越高收费就越贵

小汇了解到,这门生意在全国各地还没有放榜的时候,最为火爆。

为什么?

因为在高考成绩没有出来的时候,参与预约报名的话,无论最后成绩多少分,都只要 2000 块钱。

要是现在这种情况,成绩出来了再去报名的话,那不好意思,我们是明码标价的,要按照不同档位来收费。比如有一家的培训机构,在宣传页上这样写到:

  • 专科分数收费 2000 元

  • 二本分数收费 3680 元

  • 一本分数收费 5680 元

  • 600 分以上收费 8888 元

好家伙,原本考差了发现自己收费最低,考得好的却发现自己最贵。

一时间,我竟不知道该为谁高兴... ...

不过也看得出来,这价格其实并不便宜,那这些培训机构靠什么吸引客户呢?

采访中,一位机构负责人表示:

高中发的那些报考资料,数据都不是完整版本,它只会公布院校的最低录取分和最高录取分,可没有各个专业的录取分。但机构对外表示,自己能拿到“内部数据”,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帮助在填报志愿时,做出最佳的选择。

可这些所谓的“内部数据”真的靠谱吗?

一位从事高考教育培训的HR,向我们透露:那些所谓的“内部数据”,其实就是噱头罢了。

它们都是从各大学校官网、教育部门网站和阳光高考平台上搜集的,是把各个渠道的零碎信息整合到了一起,并非所谓的“内部数据”。

不得不说,这些机构还挺精。

03#高考下的生意能够坚持多久?

当然了,小汇并不是全盘否定这个行业。

只是说,高考填报志愿这事儿,究其根本还是在于个人的选择。

不论家长、老师,还是所谓的培训机构、专家咨询都只是建议而已,能真的起到帮助的话固然好,但若是要花大价钱去“买”建议,确实有些不靠谱。

就像新华社说的那样:在一些志愿填报软件的网店,存在大量“数据陈旧”“更新不及时”等评价。

许多填报软件宣传的所谓大数据其实都是学校官网、教育部网站和阳光高考平台上的公开信息。所谓“内部数据”,业内人士表示其实是“忽悠”。

虽然志愿填报费用不断提高,但从业人员水平和指导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规划专家”其实仅仅培训三四天就上岗了。

对于刚刚经历了高考的家庭,都很迫切想有一个不错的学校和专业,他们或许知道自己能上大学,但不知道能否上心仪的大学。

于是他们的焦虑,在有些人眼里,成了一门最好的生意。

正如一些机构打出的广告一样:寒窗十年,别砸在志愿填报上。

这句话,正中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的软肋上。

说到底,填报志愿本不需要钱,是人的贪婪和欲望催生了这个生钱产业。

但在刚刚过去的在线教育行业大风波下,基于高考而衍生出来的生意经,又能念到什么时候呢?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小鲜肉的脸,值180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