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店像不像被收割的韭菜?
今天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在头条刷到了一条消息。
有个人的亲戚加盟了炸鸡店,总共投了18万以后血本无归关门了。
里面列出了这18万是怎样花掉的:
加盟费6万+;
房租5万5;
装修2万+;
压货4万,
杂七杂八1万。
这里面我比较好奇的是这6万多的加盟费。
如果关店以后加盟费概不退款,那么对于收加盟费的企业来说,它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只要有新的加盟商愿意加入,它就有源源不断的加盟费的收入;哪怕加盟商亏损关门,它也照样收到了钱。
但是,如果加盟费会部分退还的话,这个微头条给出的数据可能就失真了,我们从中知道加盟的生意不好做就行了。
如果我们不怀好意往最极端的情况想,有些商业模式跟股市很相似。
加盟商就像被收割的韭菜,而庄家或者说是做局的人,也就是设计游戏规则的人,是永远都不会亏钱的。
目前很多食品上市企业都采用加盟制,比如巴比食品。
公司官网上说,加盟商要交1.58万元的加盟费、3万元的保证金以及0.3万元的培训费。加盟费的合同期限是6年,并且第4—6年需要加纳品牌使用费,可是,如果不满一年就做不下去了,这1.58万元的加盟费退不退呢?这里面也没说。
至于保证金,公司的说法是“合同终止后根据特许经营合同相关条款予以退还”,那么,相关条款是怎么规定的?如果全额退还的话,直接说全额退还就好啦,为什么还要说“根据相关条款的规定”呢。
感觉这里面有些说法都是含糊其辞,有人想要加盟的话,在加盟前一定要问清楚到底怎么回事,特别是退出后交的保证金是否偿还。万一经营不善,还能挽回一点损失。
当然,本文拿巴比食品举例,并不是说它在赚加盟商的钱。但是,它确实在赚加盟商的钱。好绕口呀。从它的收入构成看,凑巧得很,巴比食品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特许加盟收入,而不是通过自己的直营店或者其它渠道的销售收入。
如下表所示,2023年上半年:
巴比食品90.18%的收入来自于食品类的销售;
公司76.43%的收入来自于特许加盟销售。
特许加盟销售,指的是公司向加盟商提供面点成品产品、馅料、外购成品等商品和管理服务,加盟商向公司支付商品采购价款、特许经营费用及其他管理服务费用,并直接将从公司购买的成品或利用从公司购买的馅料加工成符合要求的成品后再销售给终端客户。公司对加盟门店采取10天信用期或即时结算的结算制度。
看到这里这种模式你是不是很熟悉~是的,就是蜜雪冰城那种模式。
我们再来看下巴比食品的收入确认方式。
⑴特许加盟连锁店:
加盟店在线上订货系统中下达订单,公司按照订单将商品配送至加盟店,加盟店在验收过程中若发现问题需于第二天上午之前向公司反馈,若加盟店无异议,公司在货物发出的第二天反馈时间过后确认销售收入;
⑵直营连锁店零售:
以直营连锁店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公司通过后台获取门店的POS机销售信息,与门店回款记录、发货装车单、门店进销存报表相互核对后确认销售收入;
巴比食品的主要客户不是我们这样的个体消费者,而是它的加盟商;它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加盟商的采购收入。因此,巴比食品收入增长的关键是加盟门店数量的增长。加盟商交的加盟费和保证金是次要的;加盟了我的品牌,就要采购我的食材,加盟商向巴比食品的采购额,才是这种加盟模式变现的关键。
2023年中报里提到,目前公司的加盟门店数量已经超过4800家,并且公司今年上半年累计新开门店668家,而今年公司计划新开门店1000家。新开门店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2023年上半年,巴比食品实现特许加盟销售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18.71%。
去年巴比食品加盟店的年平均收入为25.45万元,比2021年下降了很多。巴比食品这种收入增长模式是否能成立,还需要时间去验证。比起每年新增多少家加盟商,门店留存量、单店盈利能力对我们更有参考价值。
最后再回到本文标题里的问题:
那些加盟店,赚的都是谁的钱?
加盟店赚的是消费者的钱。但是这个产业链最多的钱是被谁赚走了呢,是加盟商吗~这就触及到知识盲区了。
毕竟,当加盟商拼命卖货的时候,它要从品牌商那里采购原材料;它卖的货越多,采购额越多,品牌商的收入也会随着增多。竟然有一种加盟商在给品牌商打工的感觉了。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