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荐股杀猪盘”在港股难混了?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5-27

2021年5月20日,大家忙着发收520红包的时候,深圳河南岸有一则重磅消息:

港交所刊发盈利规定咨询总结,宣布拟对主板上市条件进行调整。

细则是啥呢?

对主板上市申请人(即申请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企业)盈利规定拟调高60%。

也就是说,未来想在港股上市更难了。最大的影响是:将沉重打击“造壳”赴港上市这门生意。

以后,“荐股杀猪盘”在港股难混了?

1.咨询意见半年,终于落地

港交所去年11月就建议上调主板上市公司盈利门槛,是前任行政总裁李小加任内最后一份咨询,文件称要“提升主板公司素质”、打击“空壳公司”。

按照2020年11月27日,港交所刊发有关主板盈利规定的咨询文件。这份咨询文件里,港交所给了两个方案:1、将最低盈利规定调高150%;2、将最低盈利规定调高200%。

这两个方案看似都非常简单直观,仅仅是具体数字不同,但其背后却有不同的逻辑。

调高150%的逻辑,是按照2018年市值规定由2亿港元增至5亿港元的增幅百分比调高。

因为2018年,港交所已经将上市的市值要求门槛从2亿港币增加到5亿港币,调高了150%,那么现在理应将盈利门槛也调高150%。

即:最后一个财政年度须不低于 5000 万港元;及其前两个财政年度累计须不低于 7500 万港元。

调高200%的逻辑,则是按恒生指数的平均收报点数由1994年盈利规定推出实施时的9541 点上升至2019年的27569点的概约增幅调高。

因为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最低盈利规定自1994年推出后,还没调整过。那么现在恒生指数从1994年至今增幅已经达到200%,现在理应将主板上市的盈利门槛也调高200%。

即:最后一个财政年度须不低于 6000 万港元;及其前两个财政年度累计须不低于 9000 万港元。

该咨询文件历时半年,于2021年2月1日咨询结束。

2021年5月20日,又经过漫长的讨论、研究,港交所刊发公布了最终落地的新盈利规定:

上市申请人主板盈利规定拟调高60%,即最近一个财政年度不低于3500万元;及前两个财政年度累计不低于4500万元(三年累计盈利不低于8000万元)。

2022年1月1日,新的规定将正式生效。

我们可以发现,最终落地的盈利新规与港交所咨询文件中的方案差距甚大。此前两套方案分别为盈利要求调高150%或200%,最终落地的版本直接变成仅调高60%。

事实上,港交所的每一次改革势必都伴随着争议。

2021年1月,有10家中小型投行透过一家律师行联署反对港交所调高上市公司盈利要求的方案。其表示,建议令香港上市的三年总盈利要求,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属最高,担忧会令很多香港、内地中小企无法上市,降低香港竞争力,也对上市中介机构等造成不利影响。

不过,背后的真实情况,恐怕是港交所的改革,将会动部分人的奶酪。

有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不少中小型投行和券商都在小型企业上市过程中分得一杯羹,相信上市门槛提高会减少这部分企业上市,以及造成港股壳资产的减少,继而引起不少既得利益者的反对。

2.疯狂的“造壳”生意

“造壳上市”——上市后卖壳或荐股杀猪。

这一度是一个暗流涌动又成熟完整的产业链。

近几年,港股主板市场中,频频出现一些低市值发行人为了上市而上市,上市后干嘛呢?

要么就“卖壳”,这种对投资者或许还算友好,毕竟“卖壳”后,如果新的入局者有实力,为上市公司注入了更优质的资产,未尝不是一种共赢。港股市场一度出现卖壳成风的现象,主板壳价一度飙升至7亿-8亿港元。

最恶劣的就是所谓“唱高散货”的杀猪盘。不少低市值公司上市后,沦为坐庄的“杀猪盘”标的,令许多中小投资者血本无归。香港证监会指出,某些首次公开招股项目“可能只是以非真实方式满足首次上市规定”,即上市就是为了日后荐股杀猪,纯粹是以诈骗为目的上市。

5月20日,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将进一步打击新股市场的失当行为。

港证监行政总裁欧达礼表示,今天发出的联合声明显示我们决心打击新上市公司的市场失当行为,而若有预警迹象显示没有足够的投资者真正对某首次公开招股项目感兴趣,我们将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

为大家解读下港证监的这个表态:

所谓“没有足够的投资者真正对某首次公开招股项目感兴趣”,即警告港股新股市场上的“庄股”,这些股票在招股阶段,筹码全都在所谓“自己人”手里,根本没什么正常的散户或者机构会感兴趣。

上市后,这些“庄股”会慢慢抬拉股价,吸引散户关注,释放所谓“利好”,甚至利用社交媒体度、论坛、直播间推荐股票,忽悠散户买入。

而当股价抬升到高位,就是庄家出货杀猪之时。因为港股没有涨跌幅限制,一旦出货完成,股价往往瞬间崩盘,暴跌80%、90%,散户将血本无归。

3.一年500宗诈骗,港股杀猪盘有多野?

香港警方2020年共接获510宗投资骗案,较前年300宗上升达70%,但暂时无“唱高散货”即股票投资骗案的统计数字。不过,香港券商表示,港股杀猪盘事件年年都有,屡禁不绝,这也是困扰香港证监会的难题。

最近几年,智通财经曾多次提前警示部分个股存在“荐股杀猪”风险。如2021年1月20日,我们指出COOL LINK操盘方出货完毕即将杀猪?上套散户或血本无归!

1月22日,该股暴涨22%,下一个交易日即暴跌75%。

智通财经发现,港股市场上有“荐股杀猪盘”之嫌的股票,往往有如下特征:

1、踩着市值、盈利等要求的发行门槛上市。

比如上市的市值要求是5亿,他就刚刚好5亿港币,上市前最后一个财年盈利要求2000万港币,他就刚刚好2000万,显然是为了符合要求“做了”一家这样的公司,“为上市而上市”。港交所甚至明确指出:港交所指出:“2018年及2019年收到了464项依据盈利规定提交的上市申请,其中53%来自低市值发行人……若这些发行人上市时的估值并非有真正的市场支持,其股价可能会在上市后不久便大跌。”

这也是此次港交所提高发行门槛的目的,增加上市难度,增加犯罪成本。

2、股权高度集中。

即主要的筹码,都在“自己人”手里。

3、无基本面支撑。

4、一段时间内,通过社交媒体、论坛荐股。

5、公司不少是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地不知名小企业,经纪商不少是香港本地小型券商。

进入2021年,香港证监会加大了对这些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1月26日,港证监向5家经纪行发出限制通知书以冻结与涉嫌市场操纵活动有关的客户账户,禁止它们处置或处理12个交易帐户内持有的若干资产。

2月9日,港证监向两家经纪行发出限制通知书以冻结与怀疑社交媒体“唱高散货”骗局有关的客户账户。

2月10日,港证监透过与香港警务处(警务处)辖下的反诈骗协调中心联合制作的一段短片,提醒公众小心网上投资骗局。该段短片提醒投资者提防有骗徒“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投资群组,并声称能提供股票贴士或内幕消息。”通过一些个案,可以发现,骗徒喜欢冒充知名市场人士或评论员。

如2020年5月16日,港股旅游产品服务商途屹控股盘中突遭洗仓,股价一度暴跌80%,而在暴跌之前途屹控股走势简直比肩股王腾讯,从0.195港元一路涨到3港元,区间涨了14倍。当时途屹控股是用“黄国英讲课”宣传,事后黄国英在Facebook发声明否认,并报警。

2月18日,港证监向13家经纪行发出限制通知书,禁止它们处理或处置54个交易帐户内的某些资产。

3月5日,警方联同香港证监会采取代号“合璧”联合行动,打击“唱高散货”集团。香港警方共出动逾160人搜查全港27个目标地点,包括疑犯位于山顶、中区及湾仔区的豪宅,以及港岛区的涉案证券行。共拘捕12人,冻结涉案证券户口、银行户口内资金和财产,总值达9亿港元,包括8000多万元银行存款及900多万元现金。

3月15日,港证监向15家经纪行发出限制通知书,要求冻结与怀疑社交媒体“唱高散货”骗局有关的32个客户账户。

4.以后,“荐股杀猪盘”在港股难混了?

香港证监会的每一次改革,都是旨在让市场更规范,加大违法犯罪的成本。

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监管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监管部门的“掣肘”。

以此次调高上市公司盈利要求为例,有声音指出:是否会造成创业企业、中小企业“上市难”,甚至伤害市场活力?

对此,港交所亦表示,“个别申请人不用符合盈利分布授予宽限,灵活处理。”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工作方式。

据了解,此次提高上市门槛对于未盈利的企业上市并不影响,还是延续以往的规则。即对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和“同股不同权”公司,还是沿用2018年港交所改革后的上市规则,继续鼓励鼓励新经济企业和独角兽赴港。

例如,对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港交所有临床实验、专利和知识产权、研发管线等一系列详细的要求。

而在2020年11月的咨询文件中,港交所明确指出,监管角度上,交易所关注的“低市值发行人”一般都是“传统行业的中小型公司。包括地产及建筑业、消费品行业及工业。”

调高上市公司门槛后,更需要监管部门擦亮眼睛,识别哪些公司是确实有融资需求的新兴科技初创企业,哪些公司是“涂脂抹粉”、为了上市而上市,存在恶意“割韭菜”目的的做局“庄家”。

随着监管加强,我们希望,以后“荐股杀猪盘”等不法行为,逐渐失去生存空间,在港股越来越难混。

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 “智通财经APP”,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淘研报 | 国产替代叠加海外龙头产能不足,这家企业的机会来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