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制衡计量标准是什么?股权制衡度怎么算?

股票入门知识 | 发布于2021-10-20

股权制衡计量标准

通过对633家样本公司的Z值进行计算,股权制衡计量标准发现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Z指数平均值为0.739(具体参见表2-6),这说明股权制衡计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程度偏低。从分计量标准行业角度看,只有金融、保险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的股权制衡度大于1,其均值分别达到1.385和1.011,股权制衡计是所有行业中股权制衡度最高的两个行业。而股权制衡度最低的行业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其股权制衡度均值为0.511;其次是房地产业,均值为0.533。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低也从侧面说明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高,股权制衡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占上市公司总股份的比例较高;而除了第一大股东外,其他股东持股则较分散。这就导致“一股独大”现象,其他股东不能对控制性股东实施有效的制衡,上市公司计量标准完全被第一大股东控制,成为其意志的体现。这就引申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只靠公司的内部治理很难规制控制性股东的行为,因而需要加强公司治理外部机制建设。

股权制衡度怎么算?

在现代股份制下,股权制衡度怎么算?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若股权制衡度大股东是控制性股东并兼任公司的经营者,那么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就存在明显的代理关系,因为大家同为公司的所有者,但却由作为控制性股东的大股东代替小股东行使经营权;另一方面,若股权制衡度大股东不是公司的经营者,那么从监督的角度来看,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也具有代理关系[插图],因为小股东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去监督公司的经营活动。小股东只能委托监督能力相对较强的大股东去监督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既然存在委托—代理关系,那么股权制衡度必然会产生代理成本。股权制衡度代理成本产生的根源是控制性股东可以利用控制权来获取私人收益,即控制权私利。

控制性股东的这种行为对公司来说是会产生成本的,因为这样一来,控制性股东的目标函数就与公司的目标函数发生偏离,股权制衡度两者难免产生冲突,从而使公司的价值下降,小股东利益受损。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控制性股东在利用控制权获取私人收益的时候也会产生成本。为了清晰地论述这个问题,本节股权制衡度将引入一个简单的道德风险模型来加以说明。假设某公司存在控制性股东,他在进行经营决策的时候有两种选择:一是提高整个公司的价值;二是牺牲公司的价值而提高自己的私人收益。股权制衡度假设该股东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为a,在某项提高整个公司价值决策中能够给公司带来的收益为R;与此对应的是他能够利用控制权获取的私人受益是B,此时公司的收益下降为R1。那么,股权制衡度控制性股东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只有在a(R-R1)>B时才选择提高整个公司的价值;而当a(R-R1)<B时,他将选择获取私人收益。从这里可以看出,股权制衡度控制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会对其决策动机产生极大的影响,其持有的股份比例越高,越倾向于提高整个公司的价值;持有的股份比例越低,就越有动机以牺牲公司价值为代价获取控制权私利。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Tags: 上市公司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短线操作的风险控制以及5日均线的应用技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