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应对策略!

脱水研报 | 发布于2021-02-24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财政人!

XG财政司陈司长,今天早上在相关社交平台上发了个朋友圈,一张整理自己配戴绿色领带的相片,并表示准备迎接忙碌的一天。从这颜色上,老张就感觉事情不一般。

就在今天中午,他发表2021至2022度《财政预算案》,决定提交法案调整股票印花税税率,由现时买卖双方按交易金额各付0.1%,提高至0.13%。而现行0.1%的印花税税率自2001年9月起施行至今。

最好的应对策略!

随后港股市场直线大跌,拖累A股市场大跌,早上几乎企稳的核心白马再次遭受重创,几乎迎来全面拐头向下,市场恐慌气氛浓重,众多投资者感觉被挨了一棍子。

不过收盘后,港交所对外表示,印花税提升不会在几个月内就实行,仍需要立法。但依然没有对中概股的拖累,富途盘前跌超13%,老虎证券盘前跌超10%。

自1993年以来,香港股票印花税税率一直是不断调降的趋势,1993年4月1日至1998年3月31日,税率为0.15%;1998年4月1日至2000年4月6日,税率降至0.125%;2000年4月7日至2001年8月31日,税率降至0.1125%。2001年9月1日至今,税率再度下降至0.1%。而突然的税率转向,对市场和投资者的情绪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那么,提高股票印花税的原因在哪?老张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财政赤字。

数据显示,由于疫情、经济低迷等原因,香港2020年财政赤字大约在3000亿元,提高该税项的税率有助纾缓严重的财政赤字,以2019至2020财政年度为例,印花税占政府收入约一成,当中约一半来自股票交易印花税。

而股票印花税方面,除了2016至2017财政年度,香港最近5个财年的股票交易印花税实际收入均超过330亿元。调升税率有望每年增加上百亿的税收收入,尽管相对于整个财政收入来看相对较少,但苍蝇也是肉。

可在实际操作中,税率虽然上升了,但交易活跃性有望降低,其实也并不一定起作用,还可能得不偿失。

第二,市场降温。

众所周知,近段时间以来,港股市场的火热程度相当高,南下以及全球资金开始疯狂涌入市场,本就成熟的股票市场出现了不少短线投机者。而税率的提升有望通过提高交易成本打击短线投机者,给市场降温,回归理性。

效果也是显著的,今天南下资金纷纷开始撤离。

第三,引导资金理性投资。

交易成本提升有利于引导资金进行价值投资以及资金回流,资金会更专注公司的盈利增长、估值、前景等因素。

而恰好在前面不久,我国相关部门表示,研究论证允许境内个人在年度5万美元便利化额度内开展境外证券、保险等投资的可行性。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A股投资者投资港股市场,投资通道的打开必然会导致不少A股投机者过去,而通过提高印花税提升交易成本,也是对投机者的打击,这也可看做对推动上面这一政策的补充。

从影响来看,主要还是影响短线投机客,港股打新的优势以及港股核心资产的吸引力会不断增强,成熟市场的特征不断强化。

从市场来看,短期核心龙头依然处于调整消化阶段,不过核心优质的坑最终都会被时间填平,主要是看深度和长度,历史规律就是这样。

但同样是龙头,有些爬坑快,有些就慢,这就考研分析、选股能力了,包括行业景气度的把握、稀缺性、公司核心盈利能力的分析等等。

2020年核心白马大幅表现后,2021年大家的投资预期应该降降,学会适当兑现、控制仓位、精选公司等等

所以,市场调整中最应该的就是多学一些分析技巧和完善投资体系来应对波动。

好的时候都能赚钱,市场波动的时候想要有收益就考验投资、投研体系了。

另外,对于市场调整中的应对策略,老张前面强调过多次,这里需要再强化一下。

第一,专注多个优质核心资产,特别是几个优质赛道的公司,这样即便调整也不会都出现大幅波动的局面,但也要控制数量。

第二,做好研究,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当投资核心标的出现调整时,首先要做的不是恐慌,而是去研究公司基本面等的变化,检验自己的投资逻辑是否依然奏效,如果还在,调整可能就是捡筹码的机会。其实,这两年来,市场很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技术派在核心白马的投资上是失灵的,技术越好的越容易在核心资产的浪潮中被甩下车,因为优质标的重在公司的研究层面,技术派以后越来越难。

第三,减少盯盘,看多了往往手就管不住,容易受到股价波动的影响而忘记了自己制定的投资策略。很多人即便持有优质公司,就是因为这样才错过了中期成长的收益。

第四,如果波动或自己预感的市场确实影响到情绪,可以进行降低仓位的操作,给自己心里一个释放。但对优质标的,也要做到:守底仓,活加减仓。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老丁说股]抓涨停 | 抱团杀跌莫慌,顺周期盯两类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