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新能源转换技术,阳光电源切入光伏大赛道!

脱水研报 | 发布于2021-09-13

公司成立于1997年,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转换技术的龙头企业。在2019年,公司率先成为全球首个逆变设备累计出货量突破“亿”千瓦的企业,截至21年6月底,公司在全球市场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量超182GW。

据平安证券研报分析,根据公司20年年报数据,公司20年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营收分别为75.15/14.15/11.69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分别为38.97%/7.34%/6.06%。

一、专注新能源转换技术,业务覆盖风光储各应用领域

受益于全球光伏发电装机量的持续上升,近年来公司光伏逆变器出货量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从17年的16.5GW增长至20年的35GW。从结构上来看,海外市场是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公司在海外市场逆变器出货量从17年的3.3GW上升至20年的22GW,我们分析一方面原因是欧洲等市场光伏装机量的快速上升,另一方面原因是公司近两年加强了在欧洲、美洲市场的布局,份额不断提升。目前公司在海外设有超过20个子公司,超过50个网点和80+个认证服务商,产品销往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

专注新能源转换技术,阳光电源切入光伏大赛道!

从政策端来看,欧盟较为激进的碳减排目标、美国能源政策向新能源领域倾斜和国内在20年提出的碳中和政策,将成为全球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将驱动逆变器等电能转换设备需求的持续增长。公司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的领先行业地位,以及在储能等新兴领域的良好布局,使得公司有望显著受益于本轮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

由于公司对于技术领先和产品品质的一贯重视,公司在全球逆变器市场树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客户认可度,公司逆变器产品在19-20年连续两年被彭博新能源财经评为100%可融资性,已成为全球最具融资价值的逆变器品牌。目前公司光伏逆变器产品已经获得了TÜV、CSA、SGS等多家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与测试,良好的产品品质以及在渠道和服务端的大力布局,也进一步推动了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增长。

从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尽管光伏逆变器整体技术发展较为成熟,但是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在组串式、户用和储能等领域均有新的需求涌现。公司通过对产品持续的技术迭代和创新,有望不断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专注新能源转换技术,阳光电源切入光伏大赛道!

目前公司海外收入主要来自亚太、欧洲和美洲三大区域市场,与国内市场相比,海外市场用户产品占比更高,并且用户对于产品可靠性及服务更为重视,因此公司在海外市场具有更高的毛利率水平。公司在海外市场营销网络实力的提升,将有利于公司市占率的上升;在海外越来越多地区光伏平价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我们预计公司将从中显著受益,助力公司在中长期保持全球光伏逆变器领头羊的行业地位。

专注新能源转换技术,阳光电源切入光伏大赛道!

二、储能需求兴起,公司先发优势明显

随着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内装机量的快速提升,为了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对储能系统的需求在也快速上升。根据Bloomberg预计,未来全球储能装机规模将呈现爆炸式增长,预计累计装机规模将由2019年的22GWh增长到2050年的5,827GWh,年均复合增长率18%以上,并将吸引近万亿美元的投资。在20年,全球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达到了4.7GW,同比增长1.6倍。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美国和欧洲是全球前三的电化学储能市场,20年新增投运装机量占比分别为33%/30%/23%.

专注新能源转换技术,阳光电源切入光伏大赛道!

在国内市场,政策密集落地推动储能业务走向规模化发展拐点。20年国内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新增装机规模超过580MW,同比增长438%。由于多个省份均出台了鼓励或者强制配置储能的政策,推动了新能源发电侧储能规模的快速上升。在21年7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按照《指导意见》提出的主要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将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根据CNESA统计,截至2020年底,国内累计投运的储能项目规模35.6GW,其中非抽水蓄能的规模约3.8GW,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建的新型储能规模将达到26GW以上。

公司是国内最早涉及储能业务的企业之一,目前公司的储能系统已广泛应用在美、英、德等成熟电力市场。凭借较早的业务布局带来的先发优势,公司在国内和海外市场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经验,储能系统集成技术不断增强。在具体业务开展上,公司坚持无电芯战略,与上游电芯厂商保持良好的关系,目前已在全球建立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处于领先的市场地位。

在北美市场,公司在工商业储能领域份额超过了20%;在澳洲,通过与分销商的深度合作,公司户用光储系统市占率超过24%。在国内市场,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20年公司储能变流器产品和系统集成业务按功率规模计算均位列国内第一。公司储能业务保持快速发展,在20年公司储能系统业务营收达到了11.69亿元,同比增长115.17%,在18-20年期间,公司储能业务收入复合增速约为175%。公司储能业务主要包含系统集成和储能变流器两部分,20年公司储能变流器产量为985.78MW,同比增长约216%,呈现爆发式增长。

专注新能源转换技术,阳光电源切入光伏大赛道!

公司光伏+储能业务具备协同效应,技术与成本优势明显。从技术原理来看,储能变流器最核心的功能依然是基于电力电子和控制技术的功率变换,与光伏逆变器技术同源。公司多年深耕光伏逆变器和风电变流器市场,在新能源电能转换领域技术实力领先;此外,公司在电站集成业务中积累了大量的行业经验,对于终端用户的需求理解强于一般的产品厂商。因此,公司在基于用户需求的储能产品开发上,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此外,由于逆变器和储能变流器的硬件结构类似,主要原材料差异不大,电子元器件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电感、PCB板、电容、连接器等,结构件包括钣金件、散热器等,因此公司储能产品在供应端与逆变器具备较强的协同效应。以核心零部件IGBT为例,在今年芯片普遍缺货的背景下,公司凭借龙头厂商的规模优势,IGBT模块依然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供应。

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储能市场的企业之一,先发优势明显。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储能市场的企业之一,最初储能业务以离网和国内示范项目为主;在2014年,公司与韩国三星成立合资公司,开展储能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共同开拓当时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全球储能市场。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目前在国内和海外储能市场,均已具备明显的领先优势。公司已经连续五年登顶储能系统集成商榜首,20年储能系统全球发货量达到800MWh,并且凭借深厚的技术和工程经验积累,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目前公司在辅助新能源并网、微电网应用、电力辅助服务等应用场景中,在国内和海外市场均积累了大量的项目案例;公司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光储结合系统的工程经验和优异的过往项目业绩,使得公司在储能市场具备突出的竞争优势。

专注新能源转换技术,阳光电源切入光伏大赛道!

总结: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储能规模化应用的拐点即将到来,行业需求呈现爆发之势。公司在储能赛道具备产品技术、制造成本、项目业绩和品牌口碑等全方位的优势,预计储能需求的兴起将推动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的进一步上升,从中长期看,储能业务将成为公司的又一重要增长点。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脱水研报:银行半年报业绩稳健增长,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