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卖奶茶,是伪风口还是真机遇?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6-16

编者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首席商业评论”作者“七月”,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邮局卖奶茶,能有多大的想象力?

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中国邮政这个巨无霸,居然率先进军奶茶圈。 

6月4日,“中国邮政成立奶茶店”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爆料自己家楼下中邮大药房成立奶茶店,名为“邮氧的茶”,奶茶的外包装设计也有邮政等元素相关。 

该消息很快登上热搜,中国邮政推出的奶茶“邮氧的茶”顺势成为网红。

实际上,中国邮政做奶茶已不是一两天,也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尝试。 

天眼查App显示,福建省邮氧的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0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该公司被认为是“邮氧的茶”的运营主体。 

早在2020年11月,中邮恒泰药业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邮氧的茶”第30类方便食品、43类餐饮住宿、35类广告销售商标,该公司大股东为中邮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而中邮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则被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

中国邮政卖奶茶,是伪风口还是真机遇?

目前,邮氧的茶,销售的新茶饮包括水果茶、奶茶、果奶以及纯茶产品。产品价格从7元-23元不等,价格最高产品为“燕窝鲜牛乳”,价格和一点点的价格相似,大部分饮品的价格在20元以下。

小红书上,不少网友开始打卡,“好喝不排队”、“抱着不太高的期望值点了个清爽红番石榴,意外的好喝”,但也有人认为口味偏甜较为普通。有网友戏称:“想知道点奶茶包邮到家不?”还有网友表示:“下次寄EMS可以边喝奶茶边等流程,当然奶茶必须出货快一些,变成酸奶就不好了。”

中国邮政卖奶茶,是伪风口还是真机遇?

图片来源:小红书 

这一次热搜,也让中国邮政这家公司出现在大众视野。 

中国邮政集团是国有独资公司,公司依法经营各项邮政业务,承担邮政普遍服务义务,受政府委托提供邮政特殊服务,对竞争性邮政业务实行商业化运营。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邮政实现了从经营函件包裹、报刊发行、储蓄汇兑、集邮等业务的传统邮政企业,到既经营邮政基础性业务,又经营金融业务(银行、保险、证券)、快递物流业务(标快、快包、国际、合同物流)和电子商务的现代企业集团的转变,在2020年《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排名第90位,在世界邮政企业排名第2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邮政还曾闯入医药圈,2018年4月,中国邮政制定了加快发展医疗等高附加值业务的目标,并在2019年12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开了国内第一家自营药店——中邮大药房。药房同时配备金融业务柜台和邮政业务,也是将邮政、金融、药店客户三方融合共赢的范例。 

在奶茶之前,中国邮政也参与过饮料市场。 

中国邮政在厦门开设了复古风的咖啡店,在当地还颇有名气,价格在15-30元之间,也许是在咖啡店尝到了甜头,中国邮政又把眼光放到了奶茶上,做起了奶茶生意。

中国邮政卖奶茶,是伪风口还是真机遇?

图片来源:小红书

跨界的巨头们

这些年,一些巨头跨界做餐饮的不在少数。 

2019年,中石油昆仑好客与中国百胜合作的首家肯德基加盟餐厅——昆明西福路餐厅开业。 

2020年5月,快递巨头顺丰开始布局团餐,甚至特斯拉也开始申请餐饮商标。 

地产巨头碧桂园曾布局过机器人餐厅。早在2019年5月,碧桂园便成立了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志在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餐厅连锁品牌,2020年1月,就在广州花城汇落地了第一家样板店——Foodom机器人中餐厅旗舰店,全程由机器人负责点单、炒制、出餐等。 

不少奢侈品牌也开始纷纷做餐饮。 

2015年7月,奢侈品牌Gucci在上海开设全球首家餐厅1921Gucci。2016年5月,奔驰在北京三里屯开了一家创意餐厅——Mercedes me,香奈儿、雅诗兰黛旗下高端彩妆品牌芭比波朗也都曾开设过快闪咖啡店。 

中国邮政卖奶茶,是伪风口还是真机遇?

快时尚品牌也布局过餐饮业务,比如无印良品(MUJI)于2014年下旬在成都远洋太古里开设了中国大陆首家餐厅,提供简餐和咖啡饮品。 

巨头跨界,本身就有不小优势,具体来看,巨头的优势在于: 

第一是自身线下店面资源优势的再度发挥。 

比如中国邮政2020年底的数据显示:中国邮政依托自身遍布城乡、覆盖全国的优势,坐拥近9千个揽投部、5.4万个营业支局所和42万个信息系统完善的合作邮乐购站点资源、600多家主题邮局。 

对于奶茶店来说,决定客流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地段。餐饮一直是依附于场景本身的业态,如果单独剥离出来,那么竞争优势就不复存在,中国邮政依托庞大门店资源进行多元化经营,他们依靠自己强大的全国门店支持,完全可以快速占领市场,对于奶茶生意来说,无疑意味着客流的先天性优势。 

第二是品牌本身拥有一定数量的忠实用户群体,换句话说,也就是从源头上拥有一波冷启动流量。 

这些人对品牌有着深厚的好感,是品牌的“自来水”,无论品牌推出什么新业务,就算听起来与主业再不搭嘎,也总有用户乐于买单尝鲜。 

就像7-11、全家等便利店推出餐饮服务、设置堂食区,提供更多成熟精细的增值服务时,不少用户争相过来打卡体验,这就是品牌往日所积累的市场影响力,这也是巨头跨界的底气和竞争力。 

所以,性价比如此高的买卖,巨头不做白不做。 

但另一面,对巨头而言,跨界也并非易如反掌,巨头在进入自己并不熟悉的行业时,也需要谨慎而行。 据新京报报道,奶茶店为中国邮政福建公司入股的中邮恒泰药业开办的业务。中国邮政福建公司回复称,奶茶店并非邮政业务,也暂无相关发展规划。 

至于其他品牌跨界开设餐饮店,目前也基本是小试牛刀状态,噱头远大过实际,与所在行业的头部品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为什么巨头都开始“不务正业”了?

为何这些年,不少服务业的巨头,都纷纷“不务正业”,盯上了餐饮赛道? 

第一,是餐饮的蛋糕足够庞大。 

其中,奶茶无疑是餐饮中最热门的一类。奶茶近年来发展迅猛。据财新网显示,2020年,中国奶茶市场投资规模超40亿元,市场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有86%的奶茶消费者每周至少消费一次,而每天至少买一次奶茶的占比也达到12%。 

奶茶头部品牌喜茶奈雪的茶估值分别达160亿、130亿元,奈雪的茶还准备上市。 

今年2月11日除夕当天,奈雪的茶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冲刺“新茶饮第一股”,据行业人士预测——奈雪估值或将达到350至400亿元人民币,这也证明奶茶行业有足够广阔的想象力。 

第二,是餐饮场景的多元性更强,用户对传统品牌的各种餐饮创新尝试也更包容。 

在此背景下,巨头会孵化出更多与餐饮有关的新兴项目,“跨界打劫”来降维打击传统餐饮行业,某种程度上,也是顺应餐饮行业未来的趋势。 

从中国邮政等企业的例子看,未来,创新的多功能餐饮模式、跨界合作必将成为新的趋势面,餐饮的总体趋势,也不再局限于过去的餐饮+互联网,而是餐饮+各种跨界混搭,或新商业模式,发展有无限可能。 

正如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所说,“未来餐饮业不仅是传统的吃喝这么简单,更可能是餐饮服务的基本功能+主题文化+消费体验的平台型行业。” 

第三,是巨头增加的餐饮业务,能够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长与粘性,最典型如宜家出名的餐饮业务。 

最开始,做餐饮还仅是宜家的“小打小闹”,宜家在出口处设立了小茶座供应饮料和点心,后来小茶座逐渐演变为餐厅,再后来,餐厅被挪进商场内部,甚至成为宜家重要的业务之一,甚至不少网友称去宜家,都是奔着宜家的丸子热狗等小吃而来。

在宜家创始人Ingvar Kamprad看来,“饿着肚子促不成好生意”,为顾客提供食物,他们就能在商场逗留更久,从而促进商场的销量。

中国邮政卖奶茶,是伪风口还是真机遇?

如今,更多的跨界混搭、多业态融合的商业模式,都是以“生活方式”为轴心点,比如快递、加油、家居等服务,与餐饮等多种业态直接融合,企图创造以及完善“一站式服务”。 

由此可见,中国邮政等品牌,所做的就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做创新,带给市场更多的新鲜感,从而尽可能地争夺用户的停留时长。

不断“跨界打劫”餐饮行业的,中国邮政不是第一家,也肯定不是最后一家。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四年亏损6.7亿,徐峥、王家卫们的欢喜传媒还能翻盘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