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能否助华为穿越封锁线?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6-04

2021年6月2日,将华为的历史一分为二。此前华为是通信设备厂商、是智能终端生产者;此日之后,鸿蒙正式将华为带入了系统供应商、软件服务商的新时代。

新时代将至,成败在此一举。之前,华为已连续受到美国极限打压,芯片封锁、谷歌中止更新安卓、ARM停止全部合作……手机业务首当其冲,2021年第一季度,华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跌出前五,栖身Others,一年前,华为手机还位列全球第二。不久前,余承东承认,美国四轮制裁让华为消费者业务举步维艰。

所幸,华为积淀深厚,砸不烂捶不扁的“铜豌豆”在谷歌停止安卓更新之际,祭出鸿蒙大旗,并在随后的两年中不断完善,最终在今天正式全网发布。

开创者?引领者?终结者?无论结果为何,华为在安卓、iOS湖面上投下的这枚石子,都将荡开移动互联网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一章。

鸿蒙与安卓同源而出,各得其所

“鸿蒙到底是不是国产自主研发?”

这应该是鸿蒙历次消息后,好事者最为关心的话题。质疑者认为,鸿蒙OS就是安卓系统套了个皮肤;支持者认为,谷歌至今都没有指控鸿蒙OS抄袭,自主无疑。其中,持第二种观点的就包括魅族前CEO李楠,他表示鸿蒙被黑得莫名其妙,没有哪个系统生来就该是凭空出世,实力为鸿蒙OS站台。

鸿蒙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应追溯到2019年5月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之后,谷歌开始逐步缩减对于华为的服务范围。当年8月9日,华为正式发布HarmonyOS,同时余承东宣布,HarmonyOS实行开源。

实际上,鸿蒙真正发端却是在2016年5月。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加速了华为鸿蒙的研发迭代速度,2020年9月10日,华为HarmonyOS升级至HarmonyOS 2.0版本;今年3月31日,华为正式发布了鸿蒙Beta3.0版本,在随后20天宣布增加Mate X2、Mate 40等其他型号的HarmonyOS 2.0开发者Beta招募;6月2日,华为所有手机用户可以升级鸿蒙系统。

华为加速鸿蒙系统迭代研发,当然有受现实所困的因素,另一方面,相信华为也是对鸿蒙有着相当的自信。那么,与安卓相比,鸿蒙究竟有何不同?与当下的手机操作系统霸主叫阵,鸿蒙又有何优势?

首先从底层架构来看,鸿蒙在底层架构上采用了谷歌开源技术(AOSP),但又有独立之处。安卓系统是基于linux的宏内核设计,宏内核包含了操作系统绝大多数的功能和模块,而且这些功能和模块都具有最高的权限,采用Java语言编写,系统开发难度低。但这一方案的缺点也很明显:与系统底层通信需要虚拟机来实现,虚拟机是传递者,一旦出现问题系统就会卡住。

而鸿蒙操作系统的内核子系统是Linux宏内核、LiteOS内核、鸿蒙微内核等多个内核混合的设计,仅包括了操作系统必要的功能模块(任务管理、内存分配等)处在核心地位,具有最高权限,其他模块出现问题,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系统稳定性明显提高。鸿蒙系统中的方舟编译器的作用就是编译android软件,进而与系统底层进行通信,也就是说鸿蒙系统加编译器将取代虚拟机。

这样的改变,体现在效果层面就是兼容性与速度的区别。鸿蒙OS通过操作系统层面接入,相当于在“主干道”通行,能保证服务的触达率和及时有效性;安卓则是通过应用层面接入,触达率和效率会减弱。难怪余承东在介绍鸿蒙时曾“夸口”:一是鸿蒙兼容全部安卓应用,二是鸿蒙比安卓快60%。最近,这一言论也得到了使用者的验证,有网友测试发现,搭载了鸿蒙的MatePad Pro的CPU、GPU性能都超越了搭载EMUI11(华为基于Android开发的操作系统)的同款机器。

除了兼容安卓与反应速度之外,Harmony OS2.0还增加了“超级硬件”功能。通过该功能可以快速与其他鸿蒙设备进行深度连接,共享硬件资源。鸿蒙生态负责人杨海松此前曾表示:搭载鸿蒙的手机拉起的“卡片”(界面)是原子级的,从端侧打通,也就是操作系统的原生功能。而安卓手机连接设备,是在应用层面,通过不断打补丁升级的兼容模式来实现。

这样的区别让鸿蒙系统变成了一个全场景分布式OS,可以同时支持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电脑、电视等智能家居设备,形成一个无缝的、统一的操作系统,并且兼容所有的安卓应用。

此外,借助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可实现系统天生流畅;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通过统一ID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从消费者使用体验角度来看,目前搭载EMUI11系统的华为手机与智慧屏的实际投屏时延可以控制到30-90ms,基本接近于无感的体验。

可以说,鸿蒙是一款真正适应当下5G和物联网时代的系统。以生活中常见的智慧屏、蓝牙音箱、扫地机器人智能手表等各类IOT产品为例,在鸿蒙系统之下,只需要同一个华为ID账号,就能实现快速配对,即使断开之后也不需要重新配对,甚至在设备中心卡片页面中直接拖拽就完成了配对。用手表控制微波炉、冰箱,在车上继续观看智慧屏上未看完的电视剧,在智慧屏上玩手机游戏……这些极具科幻感的画面,在鸿蒙分布式OS系统之下,只需要将物联网设备轻轻一碰即可实现。

从这一层面来说,鸿蒙与安卓又非简单的竞争对手关系,而是两个存在代际差别的应用系统,两者系出同源,但终归路有不同。

鸿蒙,为华为打开了通往未来的窗户

在谷歌断供之际,华为自研鸿蒙系统毋庸置疑承担着特别的重任,这也是鸿蒙对于华为手机当下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依靠强大的产品力,华为在2020年度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手机厂商,杨海松不久前表示,目前华为在全球拥有超过7.3亿台华为手机设备,结合手机换机周期不断延长等的调研数据,他认为短期内华为手机不会消失。手机虽然不会短时间内消失,但谷歌GMS(大多数Android应用程序所基于的开发者服务包)之殇却时时存在——华为操作系统和生态构建遭遇巨大威胁,因此为了手机用户的正常使用以及将系统风险降至最低,华为不得已接连推出了HMS和鸿蒙系统。

从目前来看,在HMS生态方面,2020年初华为HMS推行耀星计划华为在全球实施了一项价值10亿美元的耀星计划,以鼓励合作伙伴加入HMS生态系统进行创新,截至2020年9月起开发者就超过了180万个,应用高达9.6万个,活跃用户突破4.9亿,HMS成功进入了市场中。而鸿蒙系统在2年的时间里经过了数次迭代,也于6月2日正式面世。

鸿蒙对于华为的意义远不止自主系统与用户体验,鸿蒙系统所衍生出的软件服务业务也将为华为带来新的增长机遇。以苹果软件服务业务为例,该业务包括App Store、Mac App Store、Apple Music、Apple Pay、AppleCare、Apple TV+、iCloud等订阅服务,用户量已达6.2亿,这一业务在2021年Q1为苹果服务市场创造了158亿美元的营收,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27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软件服务的收入并不会随着硬件销量的变化而波动,华为可以通过深度定制的软件授权及渠道佣金获得持续的收入,因此这也成为华为当下业务增长最佳的突破口。      

芯片封锁关上了一扇门,鸿蒙打开了一扇窗。

5月30日,任正非呼吁公司员工“敢于在软件领域引领世界”,该领域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公司正寻求在硬件业务以外的增长。并称,由于受到外部限制,华为很难在短期内生产先进硬件,应该专注于构建软件生态系统,如鸿蒙操作系统、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和其他IT产品。

如此一来,华为就能够摆脱芯片封锁带来的业务风险,在数据库、编译器乃至编程语言等更多基础软件层面投入更多力量,通过鸿蒙OS来实现业务的延续,进而成为中国软件产业进程里一个至关重要的参与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鸿蒙系统虽是为解系统之急而上线,但其最终使命却是成为面向未来万物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

鸿蒙系统于2016年正式立项,彼时,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手机设备增长、手机App使用时长、单设备用户体验等数据都在触及顶点,未来新的通讯形态,需要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来应对,因此,谷歌、苹果也在先后在这一时间点立项了下一代操作系统,尽管两者的进度略显缓慢。

当然,华为还有着另外一层考虑,“华为终端将来做到1000亿美金收入的时候,发现我们生态的根不在自己手里,风险太大了。”华为高层透露。

正是基于此,华为将鸿蒙定位成一个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我们希望用一套操作系统解决所有IoT硬件设备搭载系统的问题,硬件生产厂家不需要在生产不同硬件的时候,裁减或者寻找一个新的系统安装。”在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的规划中,HarmonyOS给所有应用开发者提供了分布式编程框架,让大家用自己熟悉的高级语言,只写一次的业务逻辑就能够运行在所有设备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在各个孤立设备上的共享。

赛迪顾问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王云侯认为,鸿蒙系统的分布式特点有明确的指向性——物联网,理论上看,鸿蒙可以让手机上的应用自然地分发到所有的终端上去,的确契合物联网设备当前的一些痛点。

目前,华为的部分手表、智慧屏、智能汽车产品都已经搭载HarmonyOS,现在又增加了手机端,鸿蒙应用到全场景终端设备上正在加速推进。而本次鸿蒙系统全面搭载到手机端,无疑将为华为的物联网战略带来新的也是最重要的机遇,毕竟,目前几乎所有应用生态都是基于智能手机平台延伸的。

生态与时间,鸿蒙需要穿越生死线

鸿蒙纵然具有前瞻性以及相当不错的系统性能,但在当下的操作系统格局中,能否蹚出一条路,还难言乐观。

历史上曾推出过自研手机操作系统的厂家并不在少数,包括诺基亚、微软、黑莓、三星、LG,以及国内的BAT等,都曾在此领域试水,但从结果来看,成功者仅有谷歌的安卓以及苹果的iOS,其余系统均难逃失败的命运,究其原因,“生态”二字当为首因。

对此,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表示,“操作系统开发出来只是九牛一毛,完成度仅有1%,剩下99%是多少产业伙伴愿意采用你的平台。”他认为,鸿蒙系统最大的挑战是时间与规模的剪刀差,留给中国万物互联软件平台或者说生态构建的能力的时间只有一到两年。

华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群体和设备保有量,华为公司曾预计,到2021年底,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3亿台,其中华为设备超过2亿台。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要实现鸿蒙物联网系统的推广还要尽可能多地联合外部厂商共建生态。2020年9月,华为表示1+8+N全场景战略中的相关产品都有计划开始部署鸿蒙系统。这其中,1为手机端,8为华为大屏设备,N为第三方合作伙伴的物联网设备。根据规划,2021年,华为将与美的九阳老板电器、海雀科技等40+主流品牌展开合作,鸿蒙系统将覆盖1亿台以上的第三方设备。

然而,即便如此华为仍很难保证鸿蒙系统越过生死线,尤其是在最被看重的手机端。王成录在今年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分析了过去二十年 PC 产业和移动产业的生态发展,发现 16% 的市场占有量是一个分水岭,超过 16% 的生态基本就成功了。”“所以今年我的工作目标是让鸿蒙生态的市场份额达到16%,生态繁荣的分水岭这道坎,一定要跨过去……”

现实的难点是,目前华为智能手机保有量占全球比例约为15%、智能穿戴设备9200万个占比约为8.69%。考虑到部分老旧机型无法升级鸿蒙系统,华为目前只靠自有设备在全球范围内达到16%渗透率的生态目标压力非常大。

尤其对于海外市场而言,在谷歌、苹果应用均对华为作出隔离之后,由于海外市场消费者对前两家公司的依赖过于严重,短期内鸿蒙系统的国际化之路很难有太多出色表现。更何况要在2021年之后的1-2年窗口期内走完成其他系统5-7年的路,完成生态快速起量,这对华为来说挑战更大。

要完成这一目标,华为只靠自家手机显然力有不逮,为了加速生态建设,除了在物联网厂商开辟战场之外,华为在鸿蒙公布之初就向其他手机厂商发出了邀请,希望参与生态共建。不过,这一愿望却并不容易实现,某主要从事海外市场的国产中小型手机厂商表示,手机厂商正看到一些潜在的风险,他们对此持观望的态度,甚至有些抵触。

上述厂商表示,通常OS、芯片、手机三方需要进行适配,多年来,安卓与芯片厂商、手机进行适配,是一种默认的合作关系,经过多年磨合,OS占手机的成本并不高。另外,增加相应的软件研发团队、海外用户对鸿蒙的认可,以及采用友商系统对自家品牌带来的伤害等,也都是其比较顾虑的点。脱胎于华为的荣耀,其CEO赵明近日也称,当下安卓依然是荣耀首选,但未来不排除使用鸿蒙。

另一方面,鸿蒙系统的应用数量也是一个决定生死的难点。相比于Android以及iOS系统均拥有超过百万计算的应用,华为HMS服务的应用仅有10万款,与前两者差距巨大。以苹果为例,截至目前,苹果开发者社区规模只大中华地区注册开发者数量就已经达到440万,全球数量超过2400万,安卓也拥有近2000万的开发者,而与之相比,华为HMS全球开发者数量才刚刚超过180万。

“很多小型APP开发企业不一定会愿意加盟鸿蒙,针对鸿蒙开发鸿蒙版APP,因为这意味着将增加开发成本,小企业可能难以承受,所以可能直接放弃那少数份额的市场。”互联网学者、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认为,华为鸿蒙系统即使短期内跨过了市占率16%的生死线,也仍将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

鸿蒙系统纵然依靠分布式的特点,更贴近万物互联的真实需求,也得到了多数国内用户的倾力支持,但现实的难题仍待解,尤其是在生态建设方面,如果没有其他手机厂商及应用开发者的积极参与,鸿蒙如何跨过生死线并持续繁荣将是最难解的难题。

道阻且长,鸿蒙依然任重。

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 派财经官微 ”,作者王飞澍, 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高德难吞出租车,实力错配野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