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满仓踏空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6-04

目前的市场行情,又在重复着年初的风格;个股走势分化严重,强者恒强;很多高估值成长股股价已突破年初高点又创出了历史新高;而有相当一部分喜欢低估值的价值投资者则是落入了满仓踏空的尴尬境地。大家同处一个市场,差别就是这么大;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去年市场上广泛流传的一句话:恐高的都是苦命人!

其实不管投资高估值高成长个股,还是买入低估值低增长的价值股;大家都是基于基本面判断做出的选择,这是各自的投资风格问题,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是高成长个股更契合现阶段的市场偏好。

其实,投资风格背后的核心问题,是投资策略的选择问题,包括如何决定资产配置、证券选择,以及买多少、何时买等问题。要做出好的决策,我们需要一个思维网格,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思维模型(即那些能够帮助你理解现实世界的人造框架),依靠这些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实现理性决断。

任何一个单一模型都有局限性,用多了会产生路径依赖,导致你会扭曲现实来满足模型,而不是更换模型来满足现实。因此,我们需要足够的模型来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现实。

今天,我们就来闲聊一下在投资和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

机会成本

《艺文类聚》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齐国有个女儿,有两家男子同时来求婚。东家的男子长得丑但是很有钱,西家的男子长得俊美但是很穷。父母犹豫不决,便征询女儿的意见,要她自己决定愿意嫁给谁:“要是难以启齿,不便明说,就袒露一只胳膊,让我们知道你的意思。”女儿便袒露出两只胳膊。父母感到奇怪就问其原因。女儿说:“想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宿。”

这个故事道出一个简单的事实:

凡要选择,必有取舍。

一个失恋的男同学痛不欲生,发誓要玉石俱焚,同归于尽。经济学老师开导:“过去的事情让它过去,过去的付出已经成为覆水难收的沉没成本。现在选择同归于尽的机会成本是生命(∞),放手重新选择的机会成本几乎为零,拼命纠缠从经济学角度非常愚蠢。”

放弃纠缠抛弃你的女友就赢得了得到全世界女性成为你女友的可能性,你会为一棵树而放弃一整片森林吗?

如果你真正理解了机会成本,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不会干傻事。

那么,什么是机会成本?

在决策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多项选择,当中被放弃而价值最高的选择,就是机会成本,又称为“替代性成本”,就是俗语的“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比如,你选择了温柔安静的A,就失去了选择活波开朗的B的机会,那么B就是你的机会成本。再比如时间,我们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选择了做A事,就做不了B事,我们必须在此约束下生活,因此善于利用机会成本分析利弊,做出效用最大化的选择,才是理性人的首选。

举个通俗的例子:朋友送了你一张价值60元电影票,如果你决定拿电影票看电影,那你付出的成本是时间成本和电影票成本,即使这张票是别人送你的,但仍然有60元价值,卖掉它就能有60元。所以,当你选择拿电影票去看电影,此时你放弃掉了的机会成本,就是你的时间成本+60元票价。

如果此时,60元的电影票已经被黄牛炒到了90元呢?因为机会成本是你动用了的资源的当前最大价值,所以此时你继续选择看电影,机会成本就是你的时间成本+90元黄牛票价。

经济学认为,资源都是稀缺的。一种资源,它的用途往往不止一种。在一个稀缺性的世界里,每个选择都有成本,因为我们选择做某件事,就不能同时做另外一件事。如果农民在某块土地上种植小麦,那么他就不能同时在这块土地上种植大豆。种植大豆就是种植小麦的机会成本。如果我们花时间理解某件事,那无疑放弃了理解其他事物的机会。

机会成本是放弃的其他用途所能带来的利益。如果资源的用途只有一种,没有选择和比较,那就谈不上各个机会的收益比较与替代。

机会成本是奥地利经济学家弗冯维塞尔在其《自然价值》中首先提出的。他通过分析成本定律,联系效用和成本,独创机会成本。他认为机会成本是潜在利益的减少而非实际发生的支出。机会成本的提出打破对成本的固有观念,对西方经济理论有重要贡献,并成为其应用于管理活动最具实践意义的概念之一。

机会成本是行动前面临取舍而必须放弃的主观代价。不同的人做出同一个行为的机会成本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做出同一个行为的机会成本也不同。

比如说,巴菲特花两个小时和你共进午餐的机会成本就与你的家人花两个小时和你共进午餐的机会成本不同。同一个人在繁忙的工作日或悠闲的假期,出去吃一顿饭的机会成本也不同。

“机会”本身包含着选择的意思,我们必然面对着至少两个选择:一是维持现状;二是以预期更为满足的状态取代现状。不管我们如何选择,都必须放其余所有可能的选择。也就是选择了其评价最高的一个“机会”而放弃了其他的“机会”。面对相互冲突的选择时,我们总是只能够取其一而舍其余,其代价必然是放弃的所有目的中价值最大的那一个。

投资中研究更多的公司,可以增加自己的选择,从而提高自己的机会成本。

巴菲特说:“非常成功的人,几乎对所有的事说不。”但前提是,有很多事情让你来选择,这样你才可以对大部分事情说不。

更多的研究是为了更少的决策,大部分时间在学习,虽然没出手,但是提高了自己的机会成本,为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各个维度增加选择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虽然短期可能见不到成果,但维度越多,你的选择越多,你就有多种不同的路径选择,足够接近“全局最优”,你就越反脆弱。这也是治疗“路径依赖”的一剂灵丹妙药,但要长期服用才可显奇效。所以,我们的公众号持续跟踪高瓴资本、顶级公募基金等卓越投资者持仓变动,其实也是在公司的选择上,从基本面分析之外的另一个维度,帮助自己增加选择权。

不拿未知的新企业与确定的旧企业进行比较是疯狂的

沃伦·巴菲特:态度很重要,我的意思是,如果有人向我们推销一家企业,我们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件事是,“我们更愿意买入这家企业,还是更愿意增持可口可乐?我们更愿意购买这家企业,还是更愿意增持吉列?”

不拿这些未知的新企业与你非常确定的企业进行比较是疯狂的,你能找到的、未来前景和可口可乐一样确定的公司极少。因此,我们想购买那些确定程度接近可口可乐的公司,然后,我们会将新的企业与我们认为我们能够得到的、近乎完美的企业进行对比,以弄清楚购买新企业是否比增持我们已经持有的公司更好。

同样,在A股市场,你真正理解并持有的公司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当你决定买入一只新企业的股票时,将其与自己理解并持有的公司进行对比,以弄清楚在胜率和赔率上购买新企业是否比增持你已经持有的公司更好,应该成为你的习惯性动作。

查理·芒格:我认为,投资筛选标准是机会成本是一个简单的理念,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可以大笔下注的投资机会,且与你看到的其他98%的机会相比,你更喜欢这个机会,你就可以把其余98%的机会踢掉,因为你已经知道更好的机会了。因此,有很多机会可供投资的人获得的投资通常比机会较少的人好,使用机会成本这个理念来筛选可以作出更好的投资决策。持有这种态度,你会得到一个集中度非常高的投资组合——这个我们不介意。

再说说止损,很多人因为亏损厌恶的原因,没有止损(割肉)的习惯,刚开始小亏的时候总想着捞回来再离场,后面越亏越多的时候,更下不了止损的决心,心想只要我不卖出就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损失,于是干脆不看账户了,运气好的过几年解套,运气不好的全亏光了。比如曾经的创业板一哥乐视,当年炙手可热的股票,如今已经退市,如果不及时止损,会亏得连渣都不剩。当你没了本金,这个市场再也没有你的立足之地,你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关于止损,欧奈尔在他的著作中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布置了一个捉火鸡的陷阱。他在一个大箱子的里面和外面洒了玉米,大箱子有一道门,门上系了一根绳子,他抓着绳子的另一端躲在一处,只要等到火鸡进入箱子,他就拉扯绳子,把门关上。一天,有12只火鸡进入箱子内,然后有一只偷偷溜了出来。他想:“我等箱子里面有12只火鸡后,就关上门。”然而他在等第12只火鸡回到箱内时,又有一只火鸡跑出来了。他想:“我等箱内有11只火鸡后,就拉绳子好了。”可是他在等待的时候,又有3只溜出去了。最后,箱内一只火鸡也不剩。

欧奈尔用这个故事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投资人无法在亏损时作出止损的决定。他认为止损是投资的第一要义,是最重要的原则,这也是他在著作中反复强调的。“你必须保护自己的投资账户,特别是当你用客户保证金账户来投资的时候,止损绝对是个关键”。

壁虎尾巴被夹住的时候会为了生存主动弄断自己的尾巴,断一条尾巴可以再长出来,而不舍得一条尾巴就可能搭进去一条命,以小换大,何乐而不为呢?动物尚且知道断臂求生,何况我们人呢?

如果我们能克服亏损厌恶的影响,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待止损,会不会一下子豁然开朗很多?

最后,别追求完美

好的决策来自好的过程,没有完美时刻,也没有完美的解答,别总想着最优化,差不多满意就可以了。

评估机会成本也是如此,即使你掌握了精确的计算方法,也要避免自己成为两捆干草之间的驴。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价值研学社”,贝壳投研经授权发布。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脱发经济“秃然”崛起,振东制药“变脸”堪比翻书,年初欲剥离的资产又香了,还要打造脱发医美产品系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