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通勤的年轻人:在“躺平”和“卷赢”之间折中

贝壳号 | 发布于2023-06-01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来咖智库”,飞鲸投研经授发布 。

近年来,在环京和环沪地区,跨省通勤成了不少年轻人的常态。据统计,2022年,北京约有33万通勤者居住在环京地区,跨省通勤人数占到北京通勤总数的3%。而在长三角,从上海周边的苏州、嘉兴、南通、无锡等地级市流入上海的每日通勤人员约7万人,且超过七成居住在与上海青浦、嘉定毗邻的苏州昆山花桥镇。

京沪的高房价和公共服务是这些年轻人选择跨省通勤的主要原因:想要跟家人孩子住在一起,却无法在工作地买房,回老家又感到不甘心。跨省通勤的年轻人在“躺平”和“卷赢”之间选择了折中。

01 “堪比西天取经”的跨省通勤路

早上6点10分,很多人还在睡梦中,家住河北廊坊安次区的小郝已经起床了,今天他没有买到高铁票,只能拼车通勤。洗漱和简单的早餐之后,6点40分他已经搭上了前往北京的拼车,拼车到北京之后,再转2趟地铁去公司,8点40分到公司楼下,单程60公里。这是小郝北漂的第11年,也是他北京-河北跨省通勤的第7年。今年他换了工作,从北京西五环换到了南三环,通勤距离和时间都缩短了不少,能顺利抢到高铁票的时候,通勤时间可以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小郝对此非常满足。换工作之前,他每天通勤单程3.5小时,早上5点就要起床。在他分享7小时通勤的短视频下面,有一条简短的评论点赞很多:“碌碌无为”,而更多的评论,则是表示不解:“堪比西天取经”、“为什么不租在公司附近呢?”以及“这么辛苦图什么呢?”。小郝没太在意这些评论,他工作的单位是国企设计院,常年的奔波和工作的辛苦让不到40岁的他长出不少白发,但他还是很乐观,能每天回家陪伴家人就已经知足了。

尽管很多人表示不解,但小郝的通勤经历并不罕见。跨城通勤是国外衡量都市圈发育程度的标准,伦敦和东京的跨城通勤规模分别达到了81万和310万。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周边也出现了明显的跨省通勤现象。据统计,2022年,北京约有33万通勤者居住在环京地区,跨省通勤人数占到北京通勤总数的3%。每天,有33万人和小郝一样,从河北、天津的家中出发前往北京的公司上班,单程通勤时间平均在1小时40分钟以上。

跨省通勤的年轻人:在“躺平”和“卷赢”之间折中

小郝坐上拼车的时候,往南1200公里,家住江苏昆山花桥的小杨正在洗漱和化妆。7点20分到小区门口坐上通勤大巴,8点30分大巴车到达位于上海漕河泾商务区的终点站,下车再走几分钟就到公司,中途正好在便利店买早餐。今年是小杨沪漂的第8年,上学的时候,上海一直是小杨的梦想城市,陆家嘴的金融中心、外滩的十里洋场、梧桐树下的小资咖啡店,都让她无比向往。等到真正来上海工作了之后,小杨发现,这些东西确实存在,但是离自己太远。在沪漂的前6年里,她搬过几次家,都在房租便宜的郊区,每天地铁单程一个多小时去上班。沪漂第6年,男朋友和她商量结婚,按照上海的购房条件,领结婚证就有了“已婚+5年社保”的上海购房资格。然而他俩都是普通家庭,即使掏空六个钱包也很难凑够上海的首付,于是小杨和男朋友开始考虑在环沪城市买房。在花桥看房的时候,中介说:“咱们小区很多人都是在上海上班的,通勤很方便,不仅有地铁,还可以坐大巴”,中介现场打开了手机里的大巴时刻表,跟她在上海租房的通勤时间差不多,小杨和男朋友跟家里简单打电话商量了一下之后,就定了下来。搬到花桥后,小杨大多数时候乘坐大巴通勤,偶尔加班就选择拼车,通勤还算便利,只是她觉得离自己曾经向往的上海又更远了。

小杨搬到花桥之后没多久,以前一个关系好的同事约她吃饭,告诉她自己要回老家工作了。同事说:“在上海没有归属感,房子买不起,离爸妈远,回老家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小杨有些羡慕,但既然已经在昆山买房,也算是扎根了。有老家的同学问起来小杨在上海买房的经历,小杨解释自己虽然在上海上班,但是住在苏州,同学表示不解,毕竟在老家县城,通勤大多是步行或电动车十来分钟的距离。

小杨的邻居小李选择跨省通勤的原因则是为了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沪漂多年的小李孩子要上小学了,按照上海的幼升小政策,非本市户籍需要居住证和半年社保,但是深入了解之后,小李发现虽然自己满足给孩子报名上海市公立小学的条件,但仍然很难入学对口的学校。上海大多数区的公立小学的排序是:人户一致>人户分离>本市集体户籍适龄儿童>本市户籍居住廉租房的适龄儿童>非本市户籍且持有积分达标的上海居住证的人员的子女>非本市户籍的其他情况;小李没有上海户口,幼升小排序非常靠后,几乎无法选择公立学校,私立小学一学期学费动辄数万元,况且好的私立小学入学条件非常苛刻。为了不让孩子回老家当留守儿童,小李选择了将户口迁到昆山,在昆山买房,这样孩子就可以入学昆山的公立小学,自己虽然通勤距离远了点,但是可以每天回家,不加班的时候回家还能辅导孩子学习,已经是自己能做到的最优选择了。

根据《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分析和测算,2022年,从上海周边的苏州、嘉兴、南通、无锡等地级市流入上海的每日通勤人员约7万人,且不包含每周通勤一次或2~3次的“周通勤人员”,其中七成以上跟小杨和小李一样住在昆山花桥,主要原因在于相比其他环沪区域,花桥的通勤交通相对便利:上海地铁11号线延伸到了花桥境内。根据公众号“苏州发布”的消息,上海地铁11号线在昆山花桥境内的三个站点平均单日进出站乘客超过6万人次。2023年3月1日,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开始试运行,在昆山花桥站与上海地铁11号线对接,预计年中将正式开通运营。这对于跨省通勤的小杨小李等人来讲亦喜亦忧,喜的是交通更发达了,自己前往苏州城区、昆山城区和上海都更方便了;忧的是选择跨省通勤的人越来越多,花桥的交通也会更加拥堵。

02 为什么不住在公司附近呢?是不想吗?

面对为什么要选择跨省通勤而不是住在公司附近“幸福通勤”的疑问,很多跨省通勤族面露无奈,难道是我不想吗?就像那个著名的段子:你为什么不上清华?是不想吗?

据同济大学的一项关于苏沪通勤的研究,跨省通勤的原因可以分为“择居主导”和“择业主导”两种。研究中将跨省通勤者分为“精英阶层”和“中产阶层”,其中,学历更高、收入更高、具有苏州本地户籍和家庭完整的为“精英阶层”,其他则为“中产阶层”。研究表明,通勤中的“中产阶层”大多从事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面对上海难以承受的高房价和限购资格,不得不在可接受的通勤时长范围内寻找住房。“精英阶层”则主要是被上海中心城区的科研、金融等特有的高端生产服务业提供的更好职位和更高薪酬吸引的苏州本地人。在研究采取的233个样本中,“中产阶层”有200个,占85%以上,大多数选择跨省通勤的人都是研究中提到的“中产阶层”。尽管上海地铁11号线和高铁的开通使得这类群体在更大范围内选择住房创造了可能,但根源还是因为上海的高房价和公共服务造成的居住困境。

根据“花桥国际商务城发布”的数据,2023年,花桥常住人口33.5万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占半数以上。这些年轻人里,不少都是和小杨小李一样的“中产阶层”。他们大多来自经济不够发达的四五线城市,在上海工作但收入和行业并不“精英”,有一点积蓄但远不够在上海买房,最终“折中”选择了在花桥定居。

2015年小杨刚毕业来到上海的时候,租住在郊区的青浦,这一年,小杨租住的小区房价2万左右,与此同时,花桥的房价均价9000,此时的小杨完全没有买房的想法,除了刚毕业的她负担不起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时的她觉得租房住完全没问题。到2020年小杨在花桥看房的时候,花桥房价均价2万出头,已经是15年的2倍还多。与此同时,与花桥毗邻的上海青浦区和嘉定区的均价4万左右,而小杨在青浦租住的小区随着上海地铁17号线的开通,价格上涨到了6万。

跨省通勤的年轻人:在“躺平”和“卷赢”之间折中

尽管此时花桥的房价小杨可以接受,但她也面临着另一个问题:房贷的高额利息。按照此时苏州的购房要求,小杨的住房公积金在上海,在苏州购房只能使用商业贷款,而此时苏州的住房商业贷款利率高达6%以上,如果贷款30年,支付的总利息比本金还要高。但如果不贷款,自己也没有全款的能力,小杨只好选择“为银行打工”。小杨盘算着,等过几年把花桥这套房子卖了再置换到上海,先上车再置换。但两年过去了,花桥的房价并没有如她预期的上涨,甚至略有下降;而她以前觉得“不像上海”的青浦和嘉定房价仍然在持续上涨,即使是上海的“远破小”她都买不起,置换是无望了。

而为了解决孩子上学问题选择定居花桥的小李也有自己的烦恼。虽然孩子成功入学了花桥的公立小学,学校离家也是步行可达的距离,但是学校太新,教师资源少,孩子班主任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且大学期间很长时间都是在上网课,经验不够丰富,教学质量差不说,班级里淘气的孩子也不服管,打架斗殴时有发生。

除了学校之外,花桥的医院、商业、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也落后于上海郊区的青浦、嘉定、松江等地,与苏州主城区相比更是远远落后。即使定居花桥,大多数跨省通勤族的医疗和休闲娱乐仍然在上海。

跨省通勤的年轻人:在“躺平”和“卷赢”之间折中

03 生活就是疲惫中找糖

好在尽管跨省通勤辛苦,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推进,也不断有好消息传来。

交通方面,无论是京津冀还是长三角,高铁都在全面覆盖,周边县市纷纷加入了“一小时都市圈”。而频次高、载客量大、准时的“跨省地铁”也将成为京津冀跨省通勤的主力。除全国第一条跨省地铁苏州11号线-上海11号线之外,京津冀也即将拥有跨省地铁。2022年11月,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完成了可研阶段前期工作,“北三县”将首次接入首都地铁网。

跨省通勤的年轻人:在“躺平”和“卷赢”之间折中

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推广也给不少跨省通勤族带来了福音。经过一系列的“商转公”手续,小杨将6%利率的商业贷款改成了公积金利率,房贷利息少了一大笔,每月还款额降低了不少,艰辛的通勤路也因为负债少了而轻松了很多。

此外,环京、环沪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少新的就业岗位,不少跨省通勤族放弃了跨省,选择就近工作。小尹是花桥比较早的一批跨省通勤族,早年他在上海五角场附近的建筑设计院工作,花桥买房之后因为通勤太远,索性离职自己创业做装修,花桥新房多,业主大多在上海工作,对审美和品质要求高,有设计院背景的小尹创业生意还不错,虽然累,但是离家近,收入也增加了,也是值得。

结 语

无法定居的大城市,回不去的老家,子女面临的教育问题,跨省通勤的年轻人们仍然在继续自己的艰苦“长征”。就像小郝在分享自己通勤路的短视频里说的:“大家都在为了以后更好的自己努力着”。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光伏跨界越来越没谱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