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钞”为什么越来越没效了?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11-27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飞鲸投研经授发布 。

2008年,次贷危机不仅带来了经济的衰退,还带来了对传统货币政策的质疑。

金融系统崩溃后,全球各大央行纷纷开启直升机撒钱,避免全球经济在衰退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但事后来看,除美国快速复苏外,其他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却陷入了停滞。

为什么同样的方法却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大水漫灌会失灵?《大衰退年代》独创性地提出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概念,对传统货币学说发起了根本性的挑战。

众所周知,量化宽松起源于日本,为了走出房地产泡沫带来的大崩溃,日本长期实行零利率,并释放天量流动性。但事与愿违,日本经济在低迷中度过了消失的二十年。《大衰退年代》的作者辜朝明先生作为一位日裔经济学家,痛定思痛,反思传统经济学指导下的量化宽松为什么没有给日本指条明路。

“印钞”为什么越来越没效了?

作者把日本衰退和1929年的大萧条结合起来,总结出了一整套逻辑完整、独特新颖的理论,并能很好地填补宏观经济学的空白之处。

传统理论框架下,经济之所以会衰退,是因为危机袭来后,金融系统面临大量的坏账和不良贷款,从而降低了银行发放贷款的意愿,造成信用收缩,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基于这样的诊断,日本开出了量化宽松的药方,虽然止住了衰退病情的恶化,但是并没有明显好转。是药方开错了吗?作者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发现其实是诊断出现了问题。

真实情况是,在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环境下,日本企业出人意料的不愿意借钱,反而是不断还钱。反过来思考也是一样,如果是银行惜贷、企业急需借钱,那资金的成本一定会大幅攀升,但事实上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作者提出了观点:并不是银行没钱借,而是企业不愿意借钱。也就是说,“钱”作为一个商品,需求急剧萎缩了,进而导致投资迅速放缓,经济陷入了寒冬。

而传统的货币政策只是从供给端来解决问题,总认为利率只要足够低,就一定有人会借钱,也正是这样想当然的潜意识,让各大央行陷入了迷途。

作者的这一观点彻底颠覆了传统经济学家的认知,也引起了大家对于借款人的关注。作者通过逻辑推理和全球多个国家的实际数据给出了相应的论证,从而提出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概念。从数据来看,危机前的借款人,在危机发生后会变成还款人,因为泡沫的破裂使得很多企业和家庭的资产状况急剧恶化,但欠的钱总是要还的。于是大家就开启了漫漫还款路,直到资产负债表恢复健康。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是很难有借钱的动力的。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样,优先还债才是一种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但如果大家都不借钱了,而是努力还钱,那还会有谁冒险去投资呢?

传统经济学最习以为常的假设是:企业会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作者提出了另一面,那就是在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情况下,企业会追求债务最小化。

为何宏观经济学会犯如此看似“低级”的“错误”?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为在宏观经济学诞生与发展的阶段,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少之又少,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都很健康,自然也就不缺借款人,但这也恰恰就让专家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现象。

但争论仍然存在,虽然日本、欧元区、英国的量化宽松失败了,但是为什么美国成功了?作者通过数据论证出了,美国2008年后并不缺借款人,那自然就满足传统经济学假设,从而也就算是对症下药了。相反,1929年美国陷入大萧条就是因为缺少借款人,直到罗斯福总统开启新政后才出现好转,而新政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政府作为借款人解决借贷链条断裂的根本问题,政府借款可以用于救济、基建、改革等等方面,政府的支出作为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慢慢地就修复了衰退的资产负债表,等到企业和个人都恢复了借款能力,美国迎来了黄金的发展时期。

作者在独创性地提出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后,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既然已经知道了大多经济体当前面对的是借款人缺失,那只有政府可以作为“最后借款人”,也就是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因为政府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而是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可以不用在乎短期的得失,这是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

《大衰退年代》的内容会让读者耳目一新,全书没有复杂的公式,没有深奥的理论,只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宏观问题。

或许,简单才是最实用的方法。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Tags: 银行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龙慧医疗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近三年专利增速1400%,填补同类技术国际空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