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疗服务不被当作商品时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5-20

很多人自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却认为由于医疗、教育、能源等较为特殊,不能采用市场化的办法来解决。那这些从经济学角度而言,本是商品的,却又不准人们以商品来对待它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当医疗服务不被当作商品时

首先,从群众的层面,认为商品不是商品的人,大多都知道这些本属于商品,但却无法接受这些商品或服务,成为商品要收费、要涨价,有钱人先得到,穷人晚一点得到这样的事实。所以他们通常都会宣布这些商品并不是商品,以此来获取福利。

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已经习惯“看病难”的困境。其实看病难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地也是普遍存在的。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从需求者的角度看,即病人的角度,人人都有需求,但医疗的价格又低,故人们只能展开价格以外的竞争方式——排队。在中国,去看病为了挂上一个号而排队几天似乎非常普遍。所以就顺势产生了黄牛这样的群体,最后,综合下来,病人并没有因为政策的优惠而少给钱。

对于医疗服务,在政府政策优惠,挂号费不够高的情况下,人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排队,这种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在每一个挂号费不够高的地方,在每一个实施低价公费医疗的国家,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有很多时候,一个人生的病其实并不重,但拖垮他们身体的,是排队等待的时间太长了。因为人们和政府都不把医疗服务当成商品来看待,故在有政府提供的免费医疗保险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许多无效需求。不管病情如何,大家都选择去公费医院看病。

在许多国家,有些人由于排队挂号等得没有耐心了,就建议使用“价格双轨制”。具体方案是这样的:有两条队伍,一条队是便宜的甚至免费的,有时间的、病情较轻的人等在那;而另外一条队是要付费的,而且要付高价的,如此一来,那条队的人就可以快一点享受到服务。

从经济学的维度,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案,因为它进行了需求的筛选。但这个方案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做会违反公平。因为采用这样的方式的话,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就会都跑去替那些付高价的病人服务了。

人人都想要得到公平的待遇,但追求绝对公平的思路,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在这种思路里,除非人人都能够同时得到快速的服务,否则谁也别想得到快速的服务。其实给人们多一种选择是永远不会错的。就像在那么强调公平的英国,他们也会实行“价格双轨制”。在英国的海关,每一个离开英国的游客,都可以把在英国国内购物所交的税要回来,但这个退税的人龙很长。所以他们在旁边立一个公告,就是如果你交付10英镑就不用排队。所以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制度,为何不尝试着应用到医疗服务上呢?

政府提供廉价医疗,必将产生庞大管制和管理费用。我们都知道,每当有免费午餐产生以后,人们就会浪费资源的使用。而为了使这个机制能够延续下去,政府就一定要对人们这种滥用行为进行管制。而在市场体制下,我们能够根据谁出钱谁就有权使用,但是这时候,钱已经不起作用了,价格已经不起作用了。

当所有的服务都低价甚至免费提供了,但由于你提供的这些资源本身其实还是商品,人们还是会争用的。所以政府就不得不采取其他措施,来限制人们的消费了。就像你到餐厅用餐,餐厅采取的是你吃多少你就支付多少钱,那你一定会理性地对待你的消费的。但如果是政府提供食品的免费服务,政府说你把所有吃饭的钱都交给我,我给你打理,然后你到餐厅里面就可以随便吃。那你还会限制自己的消费么?

由于要限制人们的消费,使得这个制度维持下去,就需要一定的管制措施,故就会产生大量的行政管理费用。所以其实把所有的伙食费交给政府,然后再由政府给你提供免费的饮食,并不是一个好的主意。那同样的,政府用我们的钱,向我们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也并不是一个好的制度。

把商品不当商品处理,其出发点可能是好的,因为当人们不当它是商品时,那人们就不用交费了,穷人也能够得到了。但实际上,不管你怎么称呼这种商品,不管你怎么处理这种商品,背后的经济规律还是仍然在起作用的,这时候那些不恰当的分配方案,就不但不能解决稀缺的问题,反而会引致更多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连环出现的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回到问题的起点,把那些本来就是商品的商品当作商品来处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解析投资”,作者:解析投资,贝壳投研经授权发布。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知乎”交给8500万用户的答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