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业绩造假手段!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9-03

上次几篇文章讲过解读财报的内容,不少朋友留言让多详细的讲一讲,目前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很多投资者开始进行财报分析,接下来老张会有侧重的多解读一些财报的内容。

对会计了解多的朋友应该也知道,任何一个会计科目都能人为干预,所以上市公司能在任何一个会计科目上造假来实现操控业绩。受制于监管红线,很多企业是能够洁身自好的,但鉴于股价利益、以及上市公司壳资源的宝贵等,不少公司还是会铤而走险进行业绩造假。

对于一些上市公司的业务造假方式,老张结合多方面材料,整理了一些内容,这里分享给大家。这里简单的介绍三种方式。

第一,虚构或者虚增业务。

虚构或者虚增业务这一块,很好理解,就是通过伪造合同、单据来无中生有,达到增加收入进而增加利润的目的。这个比较简单,只需要会计科目能对的起来就可以。

比如A公司今年业绩很拉闸,即将被ST或者预感会导致股价大跌,A公司为了挽救败局,于是伪造一个100亿的业务收入,配合单据、合同造假等就造成了营收增加100亿,相应的确认利润。

但是,这一块如何通过财报来辨别呢。

1、看应收账款。

由于这虚增的100亿公司肯定是没有收到钱的,所以就会挂在应收账款这一科目上,导致公司的应收账款剧增。

所以,大家在看到一个公司的应收账款增长很快的时候就要格外小心了。

2、就是看现金流,

其实这个和上面的是相关联的,公司收入在应收账款上,必然是没有现金流的。如果一个企业应收账款很高,利润很好,但是现金流是巨额负数,要格外小心。

3、就是看成本端,

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产品卖得多收入增加,相应的成本端也会增加,如果一个企业收入端剧增100亿元,但是成本端不增加或者增加不多,那应该是有问题的。

第二,虚假交易。

虚假交易和虚构业务还是有所不同,虚构业务一般是上市公司无中生有,编造一个假合同、假公司,根本就没发生交易。但虚构交易是实实在在有交易的,是两个公司的看似正常的业务交易往来,但全是猫腻,而且类型众多,这里讲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

比如赊销后退货,很多上市公司由于全面的业绩比较拉闸,存在业绩大幅下滑或者亏损等情况,进而会引发股价暴跌或者退市,但像第一种这种造假方式容易被识别逮到,所以公司索性不造假,换一种方式。

以B公司为例,这时候B公司就会找到产业链相关的关系比较铁的企业A,说A老弟啊,帮个忙,买我100亿的产品,但是不用给我钱,明年你再照价退给我就可以了。

这时候B就会像第一种情况类似,第一年应收账款增加,确认利润。第二年A把100亿产品退回来,B在会计上进行相关的扣减,就完成了剥壳任务。但是这会影响第二年的业绩,不过这已经没关系了,壳保住了。

然后对外说:我没有造假啊,A退货我也没办法!

这种情况比较难甄别,主要还是看剧增的应收账款,另一个就是挖一下A公司和B公司的关系,是不是关系紧密的那种。

第三,预收款的提前确认。

这个比较简单也比较好理解,但是也很难察觉。这种方式一般在连锁企业里常见,通俗的说就是上市公司把用户的会员卡充值、加盟费等预收款提前确认收入,这样来达到当年业绩增长的目的。

但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这种预收款必须等到销售业务完成时才可以确认,如果提前确认了,那肯定会拉高收入。

比如C企业是做理发的,一个客户一次充值了100亿,于是C直接把这100亿当成了当年的收入。而实际上这笔钱应该是等到客户最终消费完才能完全确认。后面消费不完还需要退给客户的。

但这种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却是实现了当年业绩的大好。所以,大家在看一些连锁加盟公司时,如果它们有会员卡、储值卡等,当年业绩一下子大涨时,要注意看一下预收款变化情况,是不是把预收款提前确认收入或利润了。最后,消费旺季即将来临!

就这……

再好的投研逻辑,也需要市场的配合、资金的认可、以及较强的择时能力。

以上内容只是基于目前市场环境以及公司基本面的解读分析,不做具体买卖建议。

A股是个不断收割散户的过程,老张粉一定要通过增强投研能力和把握市场脉搏的能力来武装自己,这也是老张投研一直在做的!

坚持好公司,睡觉才踏实!欢迎留言区交流!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通策医疗的高成长属性还在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