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味业中报业绩雷了!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8-19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 “陆家嘴财报”,作者“刺客”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

8月17日,千禾味业发布2021年中报,上半年营收8.86亿元,同比增长10.82%;归母净利润6600万元,同比下滑58.09%。

业绩下滑其实早有预期,在去年四季度,公司单季度就曾亏损1811万元。今年第一季度盈利3988万元,市场一度以为有转机,结果二季度下滑的更严重了,单季度扣非净利润下滑了72.02%。

千禾味业中报业绩雷了!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最近有很多消费类公司,中报都创下了近几年的新低,疫情期间反而是他们销量最好的一年。

千禾也不例外,疫情期间业绩的确是最赚钱的一年,而疫情过后的业绩已经跌至五年最差。

一方面原因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成本抬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加大了广告投入。

千禾上半年营业总成本为8.08亿元,2020年同期为6.21亿元,2019年同期为4.99亿元,成本增长幅度接近30%。

材料成本方面,去年4月份原材料大豆采购价格约3500元/吨,今年4月份价格提升至6500元/吨,6月份成本价格约6000元/吨。

一般大宗商品材料下游企业都会做套期保值来控制成本波动,比如金龙鱼,而千禾这一块目前是空白。

销售费用方面,公司上半年销售费用支出2.34亿元,去年全年销售费用支出也就2.87亿元,说明公司加大了广告投放力度。

1千禾高端化痛点

千禾的主营业务是酱油,公司打出的口号是无添加高端酱油,主要针对C端消费者。

2020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市场的需求从B端转向了C端,给了公司发展的好机会,公司销量直接增加了5万多吨。而今年随着疫情的好转,C端消费又开始转向B端,所以公司销量也在下滑。

消费行业无非是在赚两种钱,一种是人口生意;另一种是消费升级,前者是拼规模,后者是拼品牌。

千禾目前高端化应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为公司超过一半的营收还集中在西部地区。对比2020年年报数据可以发现,营收分布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说明全国化目前进展的不是很顺利。

靠拼规模现在已经没有哪家酱油厂能卖过海天,所以后排的厂家现在都在寻求差异化突破。

做高端就要先做好品质,然后做好广告营销。因此千禾上半年销售费用端增长了38.35%;研发费用支出2267万,增长了31.97%。

在酱油行业,下游餐饮渠道的销量占市场总销量的45%,C端消费占比30%左右,其次是食品加工行业,这也就意味着B端业务直接占比接近70%。

餐饮渠道通常为了追求菜品口味,普遍存在过量使用调味品的现象,特别是在烹饪工序上会比家庭做饭更加复杂一些,因为餐饮对酱油的需求量高于家庭消费。

但是餐饮渠道对品牌是否高不高端并不在意,餐饮更在意的是安全、性价比高,说白了你这产品太高端了,一般餐饮渠道也不会使用。

C端家庭用户才会更在意酱油的口味、是否有添加剂、是否影响健康等问题。当然一般人对酱油的酿制过程了解的不多,所以C端家庭消费者更在意的是品牌,比如海天酱油、涪陵榨菜,恒顺的醋,还有辣椒酱里的老干妈等。

对于千禾来说,主攻C端本来就很有局限性,而且竞争也很激烈。当下市场,不仅海天在做高端,中炬也在做高端,还有李锦记、欣和以及日本的龟甲万。

2行业集中度不高

酱油行业的集中度不高,CR3市占率也就不到30%,对比日本厂家龟甲万,在日本的市占率超过30%。

那么内地的龙头厂商未来的市占率提升空间会很大?

过去卖方机构一直是这么给海天估值的,所以酱油行业的估值普遍都在60倍以上,千禾已经100倍以上了。

我一直认为,如果一个行业已经到了行业天花板的阶段,行业集中度还不高的话,那这就恰恰说明了,这个行业的技术门槛不高,中小型厂商进入市场的难度不高。

海天做到今天这种规模及知名度,行业的市占率依然不超过30%,这就意味着行业的竞争一直很激烈。

3成本控制没优势

对比三家酱油生产成本结构,可以发现,千禾味业的人工成本和制造成本是最高的。

千禾味业中报业绩雷了!

海天酱油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设备先进的优势比较明显,在应对劳动力价格上涨、产能提升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未来各大厂家集体扩产,行业的竞争必定加剧,内部成本管控能力将决定新品研发资金的富裕度,进而决定厂商长期的竞争力。

千禾目前25万吨调味品生产线正在扩产,扩产完成后将新增酱油10万吨/年,以及食醋5万吨/年。年产60万吨调味品智能制造项目将于2024年完工,预计新增酱油/料酒产能50/10万吨。

短期业绩翻身应该没啥指望了,不过未来可期。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抄底联想的时候到了?这得看杨元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