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什么?全市场无差别暴击,发掘一家明显被错杀的公司!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7-27

编者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瞪羚社”,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今天是全板块被无差别暴击的一天,基金调仓+外资疯狂出逃,造就了A股的惨状,投资者或许只有看看小老弟“恒生指数”才会得到十足的心理安慰。

引发资金出逃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借用安信策略的解读:导火索源自上周公布的教育行业“双减”,以及腾讯音乐落锤反垄断,导致海外科技股暴跌。同时引发了市场对于后续口腔、白酒、医美等行业遭遇政策利空的担忧上,地产的政策压制也在近期进一步加码。使得前期热门的消费、医药板块和银行地产板块大跌。政策风险导致外资无法适应,资金大量流出A股和海外中概股。

还有一个民间解读:孩子不用补课了,开辅导班的崩盘了。不用补课,眼睛就变好了,所以眼科崩盘了。妈妈周末不用送孩子去补课,自己也就没时间去做美容了,所以医美也崩盘了。孩子不送辅导班,爸爸也没时间出去喝酒了,所以白酒也崩盘了。以后要搞素质教育了,所以卖钢琴的涨停了。(纯属娱乐,博君一笑)

回归到我们关注的医疗板块,回顾上次CDE新的指导意见消息再观察本次的下跌的逻辑,纯粹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逻辑,对于一些没有明显利空或者政策压制的细分行业来说,唯一的风险其实就是过大的涨幅和高企的估值,相信这一轮调整将迎来一部分“之前想买却无法下手”的公司介入良机。

在每次有影响市场情绪的重大政策和消息出现后,大家不妨问自己或者研究几个问题:

1、新的消息面是否改变了行业或者公司的逻辑?

例如教育行业的“双减”,就是对于整各行业成长逻辑的毁灭,可以看到部分公司跌去了80%以上;反观CDE新政,更像是和医改一样的“腾笼换鸟”,敲打me-too药企不要投机倒把,梳理创新药研发的正确价值观,利好真正做同类首创和同类最佳的创新药企,又或是部分有核心竞争力的头部CXO。而这一次,完全就是部分市场资金害怕潜在未知的监管政策,所以先出来观望的举动。

2、依从常识,趋势是什么,不变的需求又是什么?

周末在星球里已经从医疗行业的性质、支付端和政策目标给大家做了一个梳理(如下图),国内老龄化加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即便从住房、教育政策上为年轻人减负,仍需要相对较长的一个周期,未来人均医疗支出增长的强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从支付端而言,医保基金日益紧张,一方面,非基础保障项目(消费医疗)的纳入有一定困难,因为会加重医保负担;另一方面,带量采购、医保谈判亦在预期内,不可能一刀切做无差别攻击(下图有提到);所以更要遵循常识,紧抓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或高发性疾病的未满足需求,又或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性需求,这些才是不变并且可以长期坚守的东西。

发生了什么?全市场无差别暴击,发掘一家明显被错杀的公司!

3、得出值得坚守的细分,下沉排除业绩和估值的风险:

如何审视手中的公司?股票的市值增长源于两个因子,业绩和估值。先从行业赛道和公司的竞争优势、护城河等判定业绩未来快速成长变大的确定性,这是相对易得的;更难的是对于估值的评判,一家公司高估值可能源于的因素:稀缺性、成长性(强盈利能力)和确定性(行业景气),常见的稀缺性丧失源于壁垒不够深厚、竞争格局恶化,可参照IVD中部分细分;常见的成长性丧失如冠脉支架、骨科耗材被集采;常见的行业景气度丧失则是行业面临拐点,政策、行业红利消失。

而要说政策上的压制,仿制药已经常态化,器械则受到的压迫预期更为显著。

一、压在国内医疗器械板块的两个问题

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1、市场空间、成长阶段政策压制

国家集采的下刀顺序其实是从市场规模前几大、发展较成熟、竞争相对充分的细分行业下手,比如心血管介入的冠脉支架、目前在做骨科耗材,IVD是因为有一定难度才未被摆上台面。

往往器械细分发展到一定规模,国产厂商有3家及以上后,行业就开始有被集采支配的恐惧。

所以从一二级投资者的角度看,被迫把视野从成长阶段的器械细分转移至导入阶段的器械细分(如外周介入、神经介入等),因为潜在市场空间大,普遍被进口产品垄断,头部玩家尚未决出。一方面往往细分行业规模不大,离集采尚远;另一方面,即便集采,也能通过“光脚”吃到进口替代红利。

发生了什么?全市场无差别暴击,发掘一家明显被错杀的公司!

2、同质化竞争与天花板:

相对医药而言,医疗器械的研发和注册壁垒较低。医疗器械产品核心技术更新迭代较慢,基本上都以改进型创新为主,研发周期短、资金投入需求较小,一个热门的东西出来,大家都一拥而上。

这也就导致了归属三类以下注册证的器械产品,容易产生同质化的问题,另外这其实也是创新的问题,器械性能无法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么只能局促于国内市场,天花板一眼可见,厂商们只能“内卷”,大部分头部以下的厂商无法逃离这个闭环。

创新、出海是器械企业摆脱国内“内卷”的唯一出路,微创医疗迈瑞医疗的长期市场表现给众多企业作出了极佳的榜样。

二、以伴随诊断的艾德生物为例,器械企业如何摆脱几座大山?

我们以国内伴随诊断龙头艾德生物为例,从公司所处的赛道属性和公司本身的质地,探讨是否有“被错杀”的可能性(同理可推导至其他械企)。

1、自费赛道,受政策扰动概率小

目前,我国伴随诊断支付方式主要是患者自费,北京市于2019年6月将伴随诊断项目纳入北京市乙类医保。近两年,部分有能力的地方财政将药物的伴随诊断纳入考量范围,但只是少数省市,影响有限。

由于伴随诊断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未来有可能纳入商业保险或基本医保中。

从短中期来看,一方面由于伴随诊断厂商往往与靶向药厂商绑定合作,试剂非标准化;另一方面,不占用医保的属性使其受政策扰动概率更小。

2、积极向外拓展,海外收入持续增长

目前艾德生物已经在加拿大,新加坡,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建立了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业务团队,寻求和当地经销商、跨国药企的合作机会。

发生了什么?全市场无差别暴击,发掘一家明显被错杀的公司!

2012-2019年艾德生物海外收入持续增加,2019年海外收入约0.65亿,营收占比从2012年的5.46%增至11.3%。随着公司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更多伴随诊断试剂产品获批,公司海外收入比重有望持续加大。

发生了什么?全市场无差别暴击,发掘一家明显被错杀的公司!

3、独特的竞争优势

艾德生物在伴随诊断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内首屈一指,综合表现在拿证能力(靶点覆盖)、技术平台和院内的市场推广能力。

公司产品覆盖EGFR、KRAS、ALK、PIK3CA、ROS1、NRAS等热门靶点,产品领先国内同类公司同类产品2-3年时间。以艾惠健(PCR-9/PCR-11 基因)为例,其靶点涵盖未来 3-5 年潜在上市靶向药物所有核心基因。

发生了什么?全市场无差别暴击,发掘一家明显被错杀的公司!

技术平台层面,公司的四大核心技术(ADx-ARMS®、Super-ARMS®、ddCapture®、ADx-HANDLE®)国际领先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有能力与海外罗氏等大厂同台竞技。另外,艾德生物的PCR产品在院内渠道占据绝对的份额优势,公司在国内院内市场拥有一定影响力。

三、中报业绩符合预期,错杀迎来击球点

7月25日,艾德生物公布2021年中报业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41%;对应扣非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56%。

1、PCR-11下半年放量,各产品线条有序推进

发生了什么?全市场无差别暴击,发掘一家明显被错杀的公司!

2017年,艾德生物的ROS1试剂盒在日本、韩国获得批准上市并进入医保,是中国企业首个在海外获批的肿瘤伴随诊断试剂。

今年6月29日,公司PCR-11基因(重磅单品)日本获批,这标志着公司在日本伴随诊断市场站稳脚跟,未来海外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海外收入占比将持续稳健提升。

另外,今年1月艾德肠癌早筛产品畅青松获批,成为国内第二款SDC2甲基化产品,相较于诺辉健康的产品而言,获批用途和数据略微逊色,但基于其差异化的低定价和艾德在院内强大的销售渠道,同样有望贡献一定的业绩增量。

同时,艾德对外合作的步伐也在加快。

发生了什么?全市场无差别暴击,发掘一家明显被错杀的公司!

2、这一轮调整,公司即将迎来击球区

从艾德生物的全年各季度的营收占比看,一季度收入利润明显低于其他三个季度,叠加下半年艾惠健的放量催化以及未来几年股权摊销影响的消除,下半年及明年的业绩将迎来显著加速,预计全年有望实现2.5亿净利。若保守估计2022年公司实现35-40%区间的利润增速,净利润将达到3.4-3.5亿,当前的市值对应动态市盈率接近50倍。

Ps:

最后,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并且坚信这片肥沃的土壤能够诞生伟大的企业,一时的波动,无法阻碍远方到来的星辰于大海。

殊途同归。

喜欢我们文章的朋友点个“在看”吧,不然微信推送规则改变,有可能每天都会错过我们哦~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IPO上市与首发上市的比较有哪些?IPO财务审核过程中应注意什么?IPO和天使轮的区别?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