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第二春要来了?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7-22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 “壹DU财经”,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观察一个赛道是否火了,有几个不太准确但通俗易懂的指标

有没有打价格战?有没有巨头进场?有没有大规模融资?

从这几个指标来看现在的充电桩行业

是真的又火了。之所以是又火,是因为充电桩行业曾经火过一次

2014年,国家电网向社会开放充换电桩设施市场后,曾有一波社会资本进入充电桩市场的高潮。2018年,多家头部充电桩企业倒闭、出售等,让行业刚刚燃起的火苗有被浇灭的风险。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充电桩市场再次开启加速模式,行业的火苗越烧越旺。

价格战、高融资,充电桩在狂飙

价格战是衡量一个行业热度的风向标。

从电商到共享单车、网约车价,再到最近偃旗息鼓的在线教育,凡是坐上风口的行业,无一例外的都要跟价格战发生点关系。

最近半年,充电桩行业也上演了价格战。

6月8日,国网(山东)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发布一则声明,怒斥“1 分钱充电、0 服务费”等低价促销和恶意竞争,严重扰乱了山东区域正常充电市场秩序。作为回击,国网山东宣布,自6月8日起,全省部分充电站服务费价格调整为0.1元/kwh起。

国家队亲自下场,开打价格战,都是被同行逼得。

充电桩第二春要来了?

2020年年底,恒大旗下星络充电通正式上线,一出手就是亿万补贴,平台上所有充电桩、全部时段一律免交服务费。此举简单粗暴但是有效,一个月后,星络充电通单日充电量峰值便突破250万度,到今年4月26日,该指标更是倍增至千万度。

随之而来的自然是跟进。4月26日至4月30日,滴滴旗下小桔充电宣布在全国29个城市开启充电优惠活动:充电服务费1折起,9.9元得总价值99元券包。

再随之而来的是相关部门的监管,今年6月,陕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充电设施分会召集小桔充电、星络充电通、快电、新电途(支付宝)、云快充等互联网平台企业召开座谈会,整治陕西充电市场价格战乱象。6月15日起,在陕西发起低于成本价的促销、补贴等扰乱市场的“价格战”将被处罚。

价格战的背后,是巨头们积极的“抢滩登陆”。

目前,与充电桩相关的各路巨头已经聚齐,大致有这几类:一是主机厂,电动车主流玩家均自建充电网络;二是房企,恒大、中海等围绕社区目的地建设充电桩;三是能源企业,特来电、星星充电等;三是互联网公司,滴滴出行旗下小桔充电、支付宝旗下新电途、能链旗下快电等,除了小桔充电自建电桩外,多为第三方聚合充电平台。

各路巨头看好的是行业广阔的前景。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03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81.7%,保有量为493万辆。与之相应,截止2021年6月,我国公共类充电桩92.3万台,算上私人充电桩,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94.7万台。

500万辆新能源车对应200万根充电桩,而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推测,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8000万以上。

显而易见,充电桩市场仿佛刚刚鸣枪的马拉松比赛,未来还有很远的路,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尤其利好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加热了充电桩赛道。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充电桩建设进一步扫清障碍。

充电桩第二春要来了?

随着行业热度的飙升,充电桩相关企业也水涨船高,迎来新一轮融资潮。

今年5月、6月,两个月内,云快充、特来电、依威能源、星星充电、昇科能源、中电智谷等6家充电桩相关企业获得融资,其中特来电融资3亿元,依威能源融资不少于3.5亿元。投资它们的不乏宁德时代、普洛斯、国家电投、三峡集团、高瓴资本、IDG等知名机构。

巨头进场、资本涌入......不管怎么说,充电桩企业这波向上的势头已经起来了。只不过,火热的赛道背后,存在着诸多严峻问题,亟待解决。

而且,充电桩行业虽然年头不长,但过山车坐的不少。

这次会躲过曾经掉过的坑吗?

 盈利难、体验差,前车之鉴并不远在上一次短暂火了之后,充电桩行业立马迎来一个低谷期。

艾媒数据显示,2016年年底,中国有600多家“桩企”,到2017年上半年“桩企”已增长至超1000家。

然而,形势从2018年急转直下。

先是年初,充电网科技公司被曝因资金链断裂而宣布停止运营;接着3月份,聚电网络被深圳市沃尔以人民币800万元收购48.776%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到了7月,号称早就盈利的新三板充电桩“第一股”——富电绿能宣布退市;几天后,深圳容一电动也因持续亏损、无法继续经营,依法解散,进入清算程序......

2018年中旬,“桩企”仅剩500多家,到了2020年年初,这一数据变成了100多。

这意味着,在充电桩建设的第一个高峰期,存活率只有10%。

这些企业倒下的原因有很多。纵然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足,相关政策不完善,物业难协调等外因,但充电桩企业缺乏精细运营、用户充电体验差、盈利模式单一等内因还是主要原因。据天风证券研究报告显示,运营类充电桩静态投资回报期平均为5.74-9.57年。在这段时间里,

企业面临充电桩老化、大规模资金注入等问题,如不能构建起健康的财务模型,将面临严重的生存压力。

充电桩第二春要来了?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6月,有11家充电运营企业运营的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前几位一次是特来电22.0万台、星星充电20.2万台、国家电网19.6万台、云快充7.2万台、南方电网运营4.1万台......当然,这些企业肯定比2018年第一波倒下的企业实力要强,而且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更好,包括电动车保有量、政策支持力度等等。

但尴尬的是,导致第一波企业倒下的用户体验差、缺乏精细运营、盈利单一等关键内因仍未解决。

星星充电董事长邵丹薇2020年曾表示,“星星充电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持续盈利的充电企业。”事实上,充电桩行业绝大多数企业确实处于亏损状态,或者在盈亏平衡及格线上挣扎。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公开称“特来电做充电投资了70亿元,前几年累计亏损12亿元,现在刚刚进入经营盈亏平衡期。”2018年至2020年,特来电的亏损分别为1.36亿元、1.11亿元、7769.6万元。

充电桩企业的营收来源主要电费、服务费,但成本支出却包含了电桩建设及场地租金、日常运营人工、营销和维护费用等多方面。新能源、充电桩,看似高大上,原来跟菜市场卖菜一样,做的是“一度电几毛钱”的生意,挣的是辛苦钱。星星充电河南公司曾在郑州建设一个容纳120个充电车位的公共充电站,总投资约800万元。如此高额的投入,却只能依靠几毛几毛的利润缓慢回本。

而且,司机对价格很敏感,某场站降价优惠活动一结束,就会跑到其他地方充电。这造成,充电桩企业的用户数量和充电量并不一定跟随充电桩数量指数型上升,甚至会因竞品补贴而出现下降。

与此同时,充电桩的整体利用率不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刘永东曾表示,我国公共充电桩行业功率利用率平均只有4%左右,而利用率要达到10%—15%才能实现盈利。

充电桩第二春要来了?

尴尬的是,充电桩建设在提速,充电桩利用率也不高,但车主仍感觉充电难找、充电慢、体验差。

“重建设、轻运营”的弊端仍十分明显,目前,虽然有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在线下充电场景中增设餐饮、购物、车后服务等功能,以扩展盈利点,培育差异化能力,但真正效果还有待商榷。

2018年倒闭的那一波充电桩企业,其经验教训值得吸取,在没有健康盈利模型的情况下,疯狂布局、跑马圈地、提前卡位,大多因资金问题而命运多舛。

如今的充电桩行业,在原有问题未有效解决的情况下,涌进更多资金、更多资源。这对行业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目前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将会带来新一轮的行业洗牌。

结束语

电动汽车充电桩被列为七大新基建项目之一,未来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

如果说2018年那一波企业是先烈,为充电桩行业试水,是序章。那么今天,当资本、资源向头部企业靠拢,更有实力的头部企业将真正开启充电桩行业发展的大幕,是正文。

以目前的状态看,现在的充电桩行业仍处于马拉松长跑的起步阶段,第一梯队中特来电、星星充电正在冲刺上市,第二梯队因更多资本的涌入,有了追赶第一梯队的可能。在电动车保有量仅仅500万辆的当下,充电桩的行业格局还远远未定。

于德翔曾对媒体表示,未来充电运营商恐怕不会超过10家,随着时间推移,最后留在行业里的充电运营商也就是三到五家。而且,在他看来,行业发展的窗口期已不足三年,可能在2021年年底就将关闭。

究竟谁会胜出不知道,但一定是能解决行业弊端,带领行业走上正轨的那些企业。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奶茶为什么越来越不正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