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太多挑花眼?最全选基攻略请收好!买基金如何摆脱“小赚大亏”的怪圈?

基金投资知识 | 发布于2021-11-24

基金太多挑花眼?最全选基攻略请收好!

  投资基金的起点是选基金,找到合适的基金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目前市场上已经有8000+只公募基金,从茫茫基海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基金,是每个投资者都要面对的问题。

  相比跟风买基金、看排行榜买基金,我们更应该有理性的选基方法,以下就介绍几种选基策略。

  看基金经理

  经常有人说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我们更多的是选择管基金的人而不是基金本身。但优秀的基金经理怎么选呢?

  1、投资能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而投资能力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基金业绩。

  毕竟不能赚钱的基金经理哪怕研究做的再好也没任何意义。我们要重点观察基金经理的过往长期业绩,因为业绩一时好可能是运气,但如果一个人穿越牛熊,每年的业绩单独拎出来都能跑赢市场,这就是投资实力的体现。

  正所谓一年赚3倍的人不稀奇,但三年赚1倍的人却少之又少。这个“长期业绩”至少是3年,如果有5年甚至7年以上的业绩可以关注那就更好了。

  在关注长期业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基金经理的风险控制能力,也就是要看他所管理的基金的回撤控制情况。特别在市场较差的时候,比如2015年股灾、2016年熔断、2018年熊市等极端情况下,更能体现出基金经理的回撤控制能力。

  这里介绍一个指标——夏普比率。这个指标越高,代表投资组合每承受一单位总风险,产生的超额回报越高。

  2、从业背景

  除此以外,大家还要考察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因为想要成为一名基金经理,一般得走过:助理研究员——行业研究员——高级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

  这么一条长征路线,没个三五七年还真不够,再加上在任职基金经理的时间,一般也得十年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法,也有一些特别出色的基金经理晋升的时间能更短一些。

  基金经理基本都来自国内985或国外常青藤名校,所以在毕业院校这块不用特别看重,我们要关注的点在于专业。基金经理所投资的方向是否与曾经就读的专业相关,或者基金经理曾经在相关专业的公司有过任职经历。

  3、投资风格

  如果是股票型基金经理,那就要看基金经理是偏成长还是偏价值,或是平衡。

  主要从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过往投资标的来判断他们的投资风格,从基金的季报和年报中看到他们过往的重仓股

  如果重仓股大多是金融、地产类的蓝筹股,那很有可能就是价值型基金经理;如果重仓股大多为科技、医药、消费等成长股,那很有可能是成长型基金经理;如果蓝筹和成长股都占且配置均衡,那大概率是平衡型基金经理。

  各个类型的基金经理不分高低,最重要得匹配自己的风险偏好,追求长期稳健收益可以选择价值型基金经理,能承受较大波动的可以选成长型基金经理,如果风险承受能力适中,那平衡型基金经理可能更适合你。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关注基金经理是否能知行合一,也就是说的和做的是否一致。

  4、能力圈

  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能力圈,能力圈应包括能力和意愿两方面:首先基金经理以某个风格或几个行业作为自己所偏好的领域,这反映为基金经理的意愿(基金经理的偏好圈)。其次,基金经理在该板块中能做出相对该板块的超额收益,此时反映为该基金经理的能力。

  所以“能力圈”的定义要同时满足“偏好”且“擅长”。

  有些基金经理可能就专注研究和投资一个行业,比如医药,那他在医药行业的能力相对就会特别强,所以如果这位基金经理管理的是医药行业基金,那就是在做能力圈范围内的事。

  而有些基金经理对消费、医药、科技都有着深入研究,那他如果管理的是成长型基金,也属于在做能力圈范围内的事。

  所以我们在选择基金经理时,一定要先了解他们偏好且擅长的行业板块。

  我们如何查看基金经理的资料?可以在天天基金网上查看基金经理相关信息,以及基金季报、年报相关观点,也可以在相关基金公司公众号查找更多信息。

  看收益率——4433选基法

  所谓“4433选基法”就是以基金的排名作为考核指标,从短、中、长期的视角挑选出同时满足下面四个量化指标的基金:

  1、近3年业绩排名在同类基金中排前1/4的基金;

  2、近1年业绩排名在同类基金中排前1/4的基金;

  3、近6个月业绩排名在同类基金中排前1/3的基金;

  4、近3个月业绩排名在同类基金中排前1/3的基金。

  这只是其中一个版本,考核的时间可以由投资者自己设定、组合。如果看中长期业绩,可以设到5年期,看中短期业绩的话,最短也可以设1月期。

  从上述四个标准不难看出,这个方法主要是结合基金的短、中、长期三个方面的业绩进行考量,通过拉排名的形式,选出中长期业绩稳定的基金。

  “4433选基法”有一定的有点,能够有效缩小筛选范围,另外,选出来的基金也基本是成立三年以上业绩还不错的基金。

  但该方法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一是基金可能存在基金经理更换,长期业绩、短期业绩并不是同一个基金经理实现的;二是不同的时间起点,选出来的基金差异会很大,这和过去一段时间市场风格有关。

  但基民还是可以参考该方法,缩小选择范围。那如何筛选呢?可以登录天天基金APP,使用“条件选基”功能,在选基指标中,使用同类排名百分比指标,即可筛选出长中短期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

  指标选基法

  其实在选基金的时候,不仅要看收益率,风险指标、收益风险性价比也是值得关注的。

  收益类指标

  收益类指标除了上文提到的历史收益率外,还可以关注投资胜率。投资胜率,可以理解为任意时点申购并持有一段时间后实现目标收益的概率。

  我们更希望寻找在任意时点入场都更能获得稳定收益的产品,这种能力就需要通过投资胜率来衡量。

  风险类指标

  1、年化波动率

  如果用一个定量指标来刻画基金的波动幅度,年化波动率就是一个通用选项。

  年化波动率可以衡量产品收益的稳定性,波动率越高,则产品的收益稳定性越差;波动率越低,则产品的收益稳定性越好。

  2、最大回撤

  基金回撤,指的是当前净值相较过去净值最高点的跌幅,每个交易日都有一个回撤值。而基金的最大回撤,可以用来衡量一只基金在特定区间内可能亏损的最大幅度。

  参照历史最大回撤指标,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自己可能面临的亏损,面对市场波动时就会更加淡定和理性。也可以根据回撤幅度进行加仓。

  收益风险性价比指标

  对于基金而言,我们付出的是可能遭受的损失,收获的是这个过程中可能得到的投资收益,也就是风险VS收益。

  这么来看,我们挑选基金的规则就是: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选收益最大的;在收益相同的情况下,选风险最小的。

  也就是说,我们要找到1单位风险对应的收益最大的基金。较常使用的指标包括夏普比率和卡玛比率。

  夏普比率、卡玛比率越大,说明基金性价比越高。一般而言,夏普比率和卡玛比率在2以上的,就是性价比中上的基金了。

  抄专业买手的作业

  前段时间,FOF基金出现了一日售罄、触发比例配售的“盛况”。FOF受欢迎的背后,主要是基金业绩平稳,风格均衡。

  专业买手偏好哪些基金?以下数据统计了近四个季度的FOF持仓前五的基金:

基金太多挑花眼?最全选基攻略请收好!买基金如何摆脱“小赚大亏”的怪圈?

  FOF基金持仓往往具有持续性,像工银文体产业、兴全商业模式、海富通改革驱动等基金都被连续重仓持有。

  从业绩来看,FOF重仓的偏股基金产品近一年业绩均大幅跑赢业绩基准,夏普率胜于同类产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基金并不是近一年来业绩最优的赛道型基金。选产品就是选基金经理,FOF重仓的主动偏股产品的基金经理均是综合研究能力突出,在业内均有较强知名度,是稳健型长跑选手。

  以上就是主要的几种选基思路,但每种方法只能帮我们缩小基金挑选方位,具体买哪一只,还需要综合起来考虑。另外,还有几条选基小技巧和大家分享:

  1、不要完全迷信“冠军基金”,“金牛奖得奖基金”和“爆款基金”;

  2、选基金,不要选基金规模太小的:2亿以下风险偏高,5000万是一个警戒线;

  3、选基金,不要选基金管理公司规模小的,资金规模500亿是一个门槛 ;

  4、选基金,不能选基金经理从业年限太短的,至少5年以上,经历过一次牛熊转换 ;

  5、熊市亏得少的基金,一般来讲牛市也会赚的少。反之亦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6、定投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基金,在结构化行情中,主动管理的基金,业绩远超指数。

买基金如何摆脱“小赚大亏”的怪圈?

  很多投资者进入市场总会经历小赚大亏的阶段,资金曲线在这个阶段的表现也是小涨急跌,更有甚者会是一路下跌。除了行情因素以外,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导致小赚大亏呢?一起来排雷吧。

  行为一:小涨耐不住 大跌能死扛

  假设在市场震荡想降低仓位的时候:如果你的手中有一只盈利的基金、一只亏损的基金,而你急需用钱,必须变现一只,你会怎么选?

  没猜错的话,大多数人都会选变现盈利的基金。

  不少投资者认为,卖掉盈利的基金,继续持有亏损的基金,代表未来还有“扭亏为盈”,持续上涨的可能。而如果一旦卖出亏损的,那就代表把账面的浮亏,变成实际的亏损,事实上很少有人会选择“痛苦”而避开“快乐”。

  这在行为金融学上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处置效应。何为处置效应?指的是投资者不愿以低于购买成本的价格出售资产的现象,也就是说,倾向于“售盈持亏”。在盈利区域,是风险回避者,希望“落袋为安”,所以会赎回基金;而在损失区域,是风险偏好者,选择“放手一搏”,所以反而不会赎回。

  那卖出上涨的基金总是错过上涨行情,是否意味着要及时卖出亏损的基金止损呢?

  其实,盈利或亏损,都不应该是我们买卖基金的第一考虑因素,基金本身的“质量”才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学有个重要的概念叫“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沉没成本跟这只基金未来的风险收益毫无关系。投资应该“向前看”,而不是“向回看”。

  那具体怎么看呢?

  第一步:看市场环境

  市场大环境和基金表现息息相关,资产价格的未来走势与基本面、市场供需等客观因素有关,小财认为,判断卖出手中资产的衡量标准,或是资产目前的价格是否合理、未来是否还有上涨空间,要学会适当忘记自己的投资成本,客观冷静的去分析市场,才能力争实现最大回报。不要以市场短期走势为指标判断入场时机,更多的要从基本面出发,并养成长期跟踪和持有的良好投资习惯。

  第二步:看中长期业绩

  虽然基金的历史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收益,但至少能够帮我们“去伪存真”,有的产品短期的业绩表现或不突出,但从中长期维度来看,却一直处于同类领先位置,暂时的“蛰伏”或是为了下一次的“厚积薄发”。用放大镜审视每天的净值涨跌或是不可取的,相对于“短期冠军”,那些连续每年排名都在前1/2的及格基金,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或大概率能在投资长跑中跑出屈指可数的好成绩,更适合作为投资的长期伴侣。

  第三步:看基金经理能力

  当持有基金出现亏损的时,排除市场主题轮动所导致的短期下跌,基金“舵手”同样值得关注,因为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或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收益水平。

  需要关注的是,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方法和理念是否有长期的业绩验证,是否在穿越不同的市场周期之后,依然稳步向上,管理人的投资风格和投资方式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你投资的管理人足够优秀,短期浮亏或终会转正,短期浮盈也会通过长期的持有不断累积,或无需过度关注当下盈亏,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持有基金在未来是不是能够取得更高的预期收益,是不是具备更好的收益风险比。

  行为二:高点梭哈

  即使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基金,如果买的时机不对,也会遭遇亏损。

  如果在熊市底部区域满仓押上,那是最令人开心的,可以吃到比较丰厚的回报。

  但是即使是巴菲特老爷子亲自来,也无法给你找出未来的熊市最低点在哪里。

  因此,我们在买入基金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身处的位置到底是山底、山腰还是山峰。

  所以,比较保险的做法就是不要一把梭。

  满仓押上,有可能会让你的资金从1变成2、3甚至更高,但这只是量变。

  失败的一把梭,却会让你的资金从1变成0,这可是质变!

  满仓操作相当于把手头上的“子弹”都打上,一切交给市场,风险太高,一旦持有的基金亏损,可能造成“满盘皆输”的局面。极端情况下,如果基金净值下跌50%,需要翻倍才能回本;如果下跌70%,则需要翻三倍多才回本。

  那如何做好仓位管理呢?

  办法一:用抄作业的思路去管理仓位

  我们可以看一下,股票基金、FOF基金的情况来调整仓位。

  以FOF基金为例,专业买手的持仓里也一般不超过30只基金,所以做好仓位管理的前提,就是要基金数量别贪多,宜精不宜多。

  另外可以根据基金的仓位动态调整我们自己组合的仓位,基金趋势性的加仓、减仓都对市场有助涨、助跌的作用。而A股也有一个公募基金88魔咒,即公募基金仓位上升到88%,基本是阶段性的高点,市场整体增量资金不多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基金组合也可以适当降低仓位,落袋为安,减少波动。

  办法二:根据市场点位、估值情况来管理仓位

  一般而言,大盘如果处于市场低位,上涨空间巨大,可以重仓持有。如果涨幅过大、处于相对高位震荡阶段,可以保持半仓仓位。如果大盘开始调整向下,则可以降低到一两成的仓位。低点重仓、中点半仓、高点轻仓是基金投资的关键参考指标。

  办法三:根据自己的投资风格来管理仓位

  虽然我们市场强调,基金投资是提倡长期价值投资,但仍然会有投资者乐于利用基金进行短期投资。对于这类投资风格的基民来说,基金调仓会更频繁,因此站在这个角度,为了更短时间地获取收益,他们的基金仓位往往会比较高。

  但对于长期基金投资者而言,做好中长期的仓位控制将更为重要。具体的仓位管理策略,可以选择定投但不定额去管理比较好。就是定期投入,但是金额根据市场涨跌自行调整,原则是跌了多加,涨了少加或者不加。

  行为三:持仓单一

  买基金,是应该普遍撒网?还是重点培养?

  当我们复盘一些成功的投资人士的经验的时候,会发现,利润主要来自于集中,而不是分散。比如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就是一个集中持仓的典型代表,从创始时的第一笔投资就是几乎满仓腾讯,到后来的重仓京东,回望高瓴从2000万美金创始规模到如今5000亿人民币的管理规模的增长路径,伴随的基本都是重仓,甚至是all in的选择。

  另外,投资大师巴菲特其实也是集中的信徒。在2008年的股东会上,有人问:“两位曾重仓美国运通和华盛顿邮报,你们的投资这么集中,信心从何而来?”

  巴菲特回答:如果我们只管理自己的钱,只要是我们真的特别看好,把总资产的 75% 投入到一个仓位上,根本不成问题。

  问题的关键,其实并不是应该分散还是集中投资,而是我们对一个投资机会的确定性、成功把握究竟有多大?确定性大则可以集中,确定性小则需要分散。

  对于是否需要分散投资,巴菲特和芒格的观点也很明确:“非专业的投资者应该分散,专业投资者怎么能分散?”所以巴菲特给个人投资者的建议就是“买指数基金”。

  所以普通投资者很难准确把握行情,分散投资反而胜率更高。那如何分散呢?

  关于基金组合的配置,一般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核心卫星式顾名思义,就是核心基金+卫星基金的组合模式。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核心基金,比如进取型投资者,可以选择主动权益类基金,稳健型投资者核心基金可以配置宽基指数基金以及债券基金等。 卫星基金部分配置适量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来博取收益,通常,核心基金部分资金占比在50%-70%,然后再挑选3-5只卫星基金占用剩下的30%-50%资金。

  第二种:二八分配比较简单粗暴的基金组合配置方式,就是80%配置债券基金,20%配置其他权益类基金,因为大部分资产都配置了债券基金,所以这种配置的特点就是稳健。整个基金组合的基金数量在4-7 只。

  第三种:平衡型按照一定的比例,把资产均衡分散到各个类别的基金中去,这种模式的基金组合最重要的目的是分散风险,对于不同类型的基金,资金均衡分配,没有特别重仓的基金。 收益和风险永远是正相关的,通过上述三种基金组合我们可以合理的找到适合自己的配置。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如何用一个指标选到更优秀的“固收+”基金?基金“跌跌不休”太难受,卖掉or继续持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