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买基金性价比更高?记住这三点!长期亏损的基金该不该卖?都快抗哭了!

基金投资知识 | 发布于2021-11-24

怎么买基金性价比更高?记住这三点!

  我们买东西时,都会看性价比。看自己付出的和得到的是不是值得,是不是相匹配。性价比越高,东西越值。

  其实投资基金也要看“性价比”。那如何提高买基金的性价比?

  今天就从什么基金性价比高、什么时候买更合适、以及日常省钱小技巧三个角度,教你提高买基金的性价比。

  一、挑高性价比的基金买

  你在挑选基金的时候,会根据什么挑呢?根据热门排行榜?根据基金经理?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今天教大家一招,帮大家挑到性价比较高的基金,那就是看夏普率挑基金!

  夏普比率,又称夏普指数,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夏普研发出的一个计算指标,用来衡量一个组合的“性价比”,也就是组合的风险收益比。通俗来讲,就是每承担一份风险,能带来多少收益。

  有时候单看基金净值有可能不够全面,因为高回报大概率会伴随高风险,衡量组合表现也要兼顾风险。而夏普率则是这样一个指标,夏普比率越高,说明在承担一定风险的情况下,所获得的超额回报越高。反之,如果夏普比率很小甚至为负,说明承担一定的风险所获的超额回报很小或者没有超额回报。

  假设有A和B两只基金,A基金历史年化回报10%,夏普比率0.5,B基金历史年化回报同样为10%,夏普比率1。看上去收益回报相同,实际上承担的风险却不同,B基金在相同的风险下,获得的额外回报更高。

  夏普比率没有固定的基准点,不同类型基金的夏普比率会有不同。股票型基金的夏普比率一般会低一些,债券型基金的夏普比率会高一些。

  所以,夏普比率和其他指标一样,同类型基金比较才有意义。如果是同类型基金,不考虑其他因素,夏普比率越高的越好。

  当然,没有一个指标是完美的,有它的优势,同样也有它的局限性。在使用夏普比率这个指标的时候,也有一些要注意的事项。

  夏普比率这个指标在股市大涨的时候,算出了的数值会比较好看,相反,股票大跌的时候,数据会相对难看。所以夏普比率的计算结果会受到你选取的时间跨度的影响,结果可能有些差异,所以通常以3年为周期。

  不同基金由于持仓标的和投资风格不同,在不同时段爆发上涨,夏普比率也会有不同,例如消费型基金和科技型基金,成长风格基金和价值风格基金,组合表现较好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比较大致相同的基金,衡量出来的效果更好,例如同是消费型基金,可以比较他它们的夏普比率。

  二、买在高性价比的时机

  基金择时是困难的,但依然有一些指标可以作为参考,帮我们买在更便宜的时机。

  1、基金销量

  第一个指标是用来衡量基金销量的新基金发行量。

  中国基金持有人中90%是散户投资者,新基金的发行量代表了散户投资者的入场意愿。

  牛市时赚钱效应好,投资者入场意愿非常强,很多基金一天就能卖100亿甚至几百亿元,而这往往就是市场见顶的信号。

  反过来,在市场低迷时,投资者往往不愿意买基金,甚至很多基金出现发行失败的现象,这时候往往就是市场的低点。

  例如,2021年1月,百亿基金频现,紧接着2月就出现了一大波回调,因此新基金的发行量这个指标我们一定要重视。

  再来看看8月新发基金的募集量,明显比1月时冷清了很多,说明投资者的入场意愿并不强烈。

  所以,我们在新发基金冷清时入场,显然更具性价比。

  2、A股市场的换手率。

  在牛市时,炒股票有强大的赚钱效应,大家炒股的意愿都非常强烈,市场的换手率极高。

  例如2015年,市场每天的成交量超过2万亿元,而当时A股的市值只有50多万亿元,也就是说,当时每天的换手率达到了惊人的5%。

  这就表示市场已经到了极度疯狂的状态,其实这已经是最好的离场时机。

  而在市场低点时,投资者的交投意愿跌到了低点,甚至有的投资者把账户注销,发誓以后再也不碰股票。

  市场的成交量萎缩到最高点时的20%以内,2万亿元的成交量,20%就是4000亿元,也就是说,当成交量萎缩到4000多亿元时就是“地量”。

  所谓“地量见地价”,这就是市场见底的一个信号。此时买基金性价比更高。

  3、价格指标

  第三个指标是价格指标,也就是沪深300的市盈率。

  为什么选沪深300的指数?因为沪深300的成分股主要是优质蓝筹股,而蓝筹股比较稳定,它的估值是有意义的。

  从过去来看,沪深300的市盈率的波动区间大概在9倍到48倍,平均值是18倍左右。

  虽然沪深300在高点的时候,市盈率有很大的弹性,每次达到的高点都不一样。但在历史的低点,每次都跌破了10倍,大概是9倍。

  还有一种方法也是利用沪深300的估值来判断大盘的位置,这种方法同时应用了沪深300市盈率PE的百分位和PB的百分位。

  如果PE百分位与PB百分位之和小于0.8,说明目前的市场处于一个低估的位置,我们可以增加股票和基金的投资仓位,进行大胆买入;

  如果PE百分位和PB百分位之和大于1.2,则说明目前的市场估值较高,风险较大,需要果断减仓,做好防守;

  而如果两者之和处于0.8至1.2之间,则说明当前市场的估值适中,我们可以按兵不动。

  大家可以在天天基金APP指数宝界面看到指数的估值情况。

  三、记住这些小妙招日常养基更省钱

  在一些买基金的细节里,也藏着省钱小妙招,也能帮我们提升买基金的性价比。

  1、A类C类要分清

  权益类基金,最常见的是A类和C类,区别也在于收费方面:

  A类有申购费、赎回费,持有时间越长,赎回费用越小;C类没有申购费,但是有赎回费和销售服务费,赎回费随着持有时间越长而越小,甚至为0。

  看来如果长期持有的话,还是A类更合算,但短期买卖交易的话,C类却更适合。

  2、持有超过7天赎回费更低

  在基金交易过程中,部分新手基民不了解基金赎回规则,容易出现快进快出的短期行为,正中了那句“一顿操作猛如虎,手续费不见一万五”。

  一般情况下,赎回费率按照持有期限的不同而变化,持有时间越长,赎回费率越低。部分基金在持有超过一段时间后会免除赎回费。

  3、选择红利再投资

  大家在基金投资中可能会注意到,基金的分红方式中有“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两种选项,一般来说,对于打算坚持长期持有的投资者,选择“红利再投资”可以帮助自己节省很多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

  4、省时更省钱——巧用基金转换

  对于部分投资者,“基金转换”这个名词可能会有点陌生,但是如果利用好的话,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省时省力。

  与平常大家申购、赎回基金不同,基金转换是指投资者在持有某一只开放式基金后,将其已持有的基金份额转换成另一只开放式基金的基金份额。这样既比卖出原有份额再申购新基金省时,又节省了申赎费。

  以上就是提高买基金性价比的三个思路:买夏普比率高的基金;在市场低位入场;以及日常一些养基细节,希望可以帮你提升买基金性价比。

长期亏损的基金该不该卖?都快抗哭了!

  对很多基民而言,频繁交易、“拿不住”基金是他们基金亏损的原因之一。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40%以上的基民单只基金平均持有时长不超过1年。

  而我们也通过数据测算告诉大家,持有时间越长,获得正收益的概率越高。但是,和“拿不住”同样棘手的,还有“硬扛着不动”。

  比起那些喜欢快进快出、频繁交易的选手,这类基民显得“非常有耐心”,即使基金亏损也不轻易赎回,反而亏得越多,继续持有的意志就越坚定。面对长期亏损的基金,即使亏了快50个点,还是面不改色。

  为什么一直亏损却还是不想卖出?

  因为不想面对亏损的事实——只要我不赎,我就还没输;因为已经付出了很多金钱及时间成本,不想就这么算了;因为既然已经亏了这么多了,再等等说不定有反弹 ……

  总而言之,“坚持”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看好自己手上的这只基金,而是因为人性的弱点:亏得太多,放不了手,也不舍得回头。可是,这种“硬扛”精神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结果,死守着业绩长期不佳且没什么上升空间的基金,可能错过更多赚钱的机会!

  那么,如何判断亏损的基金应不应该卖出,有没有“扛”的价值?对此,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基金亏损是由客观因素造成,还是主观因素导致。

  何为客观因素?

  简单来说,就是市场整体行情不好,或者说正值市场风格轮换,你购买的基金重仓的行业或股票刚好处于低谷期。当你的基金持续亏损时,先看看市场行情如何。

  如果发现大家都在跌,或者虽然整体行情还可以,但你的基金重仓的板块全都跌得厉害,那你的基金出现亏损或是正常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保持耐心。

  因为市场风格切换是A股常态,把时间拉长来看,没有永远的风口,也没有永远的低迷。如果你相信A股市场未来可期,如果你相信行情还没见顶,那就给自己、给基金一个机会,再等一等。

  何为主观因素?

  也就是基金本身出现了一些问题,大部分由于基金经理操作所导致的,所以当你发现这只基金有且不仅限于以下问题时,就需要小心了:

  1、业绩长期跑不赢大盘

  没有基金经理能在每个阶段都跑赢大盘。在A股行情比较好,对于偏债、低股票仓位的基金,跑输大盘是正常的现象,对于行业主题基金或是风格鲜明的基金,如果不在风口上,可是会跑输大盘。但连续三四个季度都跑输大盘,特别是市场风格轮动到基金持仓风格时,依然没有超额收益,这样的基金就要谨慎持有了。

  2、频繁更换基金经理

  我们常说,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优质的基金,与其背后优秀的基金经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一只基金而言,它的基金经理就是其“核心资产”。频繁更换基金经理的基金就需要引起我们重视,而首先要关注的是换人的原因:

  1)绩优跳槽:

  风格鲜明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会有其深刻“烙印”,一旦发生变动,对业绩影响往往不小。历史上确实有不少,明星经理离职之后,原管理的基金业绩不再出彩的情况。

  但并不是每个绩优的基金都与其管理者有强关联。基金经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背后往往有基金公司庞大的投研团队,因此我们首先还是要评判基金公司的整体投研实力对基金表现的影响。

  如果这家基金公司的其他类型基金业绩表现都还不错的话,说明这个公司团队的投研实力和投资理念,对基金业绩影响不小,即使原本的基金经理离职,顶上来的新基金经理或许也不错,可以继续保留观察。

  如果这家基金公司的基金只是一强多弱,就表明其整体不具备非常强的投研实力,对基金经理的依赖比较强,这时就应该卖出换基了。

  2)业绩差被淘汰:

  可以淘汰不合格的基金经理,对于基民来说是好事。这种时候,我们可以给新基金经理一个机会,查下这位的历史业绩。

  与短期业绩相比,近3年、近5年的长期业绩通常更能反映基金经理的能力,这也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点。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新任基金经理以往管理的基金类型,术业有专攻,即使以前业绩好,如果是从管理股票型基金跨界为管理债券型基金,是否会“水土不服”也很难说。

  当然,秉着“不砸自家招牌”的原则,如果一只基金原本业绩不错,基金公司一般也会让能力相当的基金经理来接管。

  3、重仓股踩雷

  对于主动管理类基金而言,面对基金重仓股的调整,我们要评判的并不是这只股票,而需要观察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选股能力、应对方式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

  一看基金经理的持股集中度,分散投资、持股比例低的基金影响较小。一般来说,有些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是偏爱分散持股,即使前十大重仓股暴雷,该股票的持股比例也仅有2%、3%,对整体净值的影响不大,而且基金经理也比较容易去调整仓位。

  二看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警惕频繁踩雷的基金经理。A股的踩雷故事太多了,如果基金经理偶尔踩雷可以归咎为经验不足,但如果重仓股频繁暴雷,那可能就是基金经理的选股水平不行,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及时卖出了。

  三看基金经理的应对方案,在暴雷以后是及时卖出还是继续坚定持有?举个例子,如果某基金的重仓股跌停,基金净值当天出现波动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没有波动,基金经理可能已经提前卖出了暴雷股,就更加不用担心了)。

  但之后,基金经理会有两个选择,一是把股票卖掉,认赔出局,二是继续持有,认为股票被市场错杀。如果下一次当这只股票反弹、市场进行纠错时,基金净值却没有出现相应的表现,那就说明了基金经理已经卖出。

  4、规模迅速扩张导致策略失效、业绩平庸

  为什么规模和业绩难以两全?想要明白这个问题,得先理解基金投资的价值从哪里来。

  主动型基金的投资价值就体现在能够持续地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而基金的超额收益水平,实际上就是基金投资策略的执行结果。这里边有两个关键变量,投资策略,投资能力(投资能力决定了投资策略的执行结果)。这两个变量都影响着一只基金的规模上限。

  1)投资策略

  基金的投资策略可以类比为一个企业的“赛道”、“商业模式”,基本上决定了一类基金的规模“天花板”。这里面的原因是:投资策略决定了基金可能会捕捉到什么样的投资机会,而投资机会,并不会因为资金规模的增加而增多。所以不同的投资策略,能够容纳的资金规模不同,进而采用该投资策略的一类基金的规模上限也不相同。

  举个例子,打新策略,合适的资金规模可能就是在2-10个亿之间。规模过小,不能满足打新的门槛要求,也没有足够资金配置低风险资产来降低组合波动;规模太大,打新的收益就会被大大摊薄,导致策略失效:因为新上市公司就是那么多,中签率大概就是那么多,每只新股可能赚到的钱的绝对金额,大概也就是那么多。正是因此,我们看到市场上大多数打新基金以及量化对冲基金的业绩都受其规模影响很大。

  2)投资能力

  如果说投资策略决定了一类基金的规模上限,那投资能力就决定了具体某一只基金的规模上限。同样的策略,不同的人来做,结果可能会大大不同,这里面起作用的就是不同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举例来说,采取同样的“捡烟蒂”投资策略,能力圈小的人,只能在一两个行业里找机会,能力圈大的人,却能够在全市场找机会,甚至是在全球市场找机会,两者能抓住的投资机会自然是天壤之别。因此,投资策略类似、投资风格类似的基金经理,由于投资能力的不同,能够有效管理的基金规模也会有巨大差别。

  当基金规模达到了投资策略与投资能力决定的规模“天花板”,规模从持续扩张就可能导致策略失效、业绩平庸,买入后可能难以满足投资者的高预期。

  面对以上这些情况,与其硬扛着不放,不如趁早卖出,转换成历史业绩优秀、且表现相对稳定的基金,或者简单透明的指数基金。不要等到泥足深陷,亏得越多,就越舍不得抽身。

  最后总结来看,无论是追涨杀跌,还是硬扛不卖,都逃不开“人性”二字。

  初遇风险时,迅速撤离,在深陷其中时,又觉得再坚持一下,可能还有回转的余地。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减少损失。可投资往往都是逆人性的,想要在投资中获得超额收益,理智分析、灵活应变比跟着感觉走靠谱得多。

  所以,你知道什么时候该扛,什么时候该撤了吗?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散户股民如何正确对待股评?怎样据股评入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