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要具有超强的耐心

股票入门知识 | 发布于2021-12-07

等待是一种艺术,而耐心是一种能够让你赚钱的美德。彼得·林奇提出个人投资者应该具备的品质中第一条就是"耐心"。他认为"股票投资和减肥一样,决定最终结果的是耐心,而不是头脑"。他不光要求个人投资者要具有超强的耐心,自己本身就具有超强的耐心,这是他成功投资的保证。彼得·林奇的耐心就表现在房利美的投资过程中。不同股票有不同的买法。有些股票是因为"没什么其他股票好买了,买点这个";有些是"可能这股票有潜力,也买了";还有些股票是"现在买入过两天抛出";有些股票是"替丈母娘买点"的,还有人"替叔叔、伯伯和外甥侄女们买的",有的是"卖了房子买进股票",甚至"把房子游艇全卖了,就是要买这只股";最厉害的是"房子游艇全卖了还不算,要叫丈母娘、叔叔、伯伯和外甥侄女们也跟着卖,然后拿了钱去买这只股票"。林奇认为,房利美就是最后的这类股票。房利美这家住房抵押货款公司,是在 1938年由美国国会创建并获得政府信用支持,后来在60年代初实现私有化的。其主要职能是购买抵押贷款资产,然后将基金打包成债券出售给投资者。

2004年,房利美爆发会计财务丑闻,2005年4月初,老谋深算的格林斯潘一改过去模棱两可的态度,坚决要求限制房利美和另一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的规模,因为两家公司的规模已接近全国住房贷款的1/4,它们却在利率和提前偿付方面有着重大风险。结果,在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它们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最终被美国政府接管,于 2010年6 月16日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在房利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次危机。20 世纪70年代,房利美的经营模式是"短借长贷",以较低的利率借入资金,用这些钱买入高利贷的长期按揭贷款,从中赚取高额利差。到了80年代初,短期利率跃升到18%20%但公司在70年代购买的长期借款利率为 8%10%利差收益反而为负值,于是股价从1974年的9美元跌到1981年的2美元,并传言即将破产。也就是在这时,房利美结束了"短借长贷"的行为,采用了包装抵押贷款,创造了种"按揭支持证券"然后卖掉的赢利模式。这样,当时的房利美从中获得了很高的佣金收入,并将利率风险转给了新的买主。彼得·林奇投资房利美的过程十分曲折。

他在 1977年第一次大量买进房利美的股票,当时股票价格是5美元,但很快将其抛掉,赚了一小笔钱。1981年房利美的股价跌到了2美元,1982年投资市场因公司领导人和经营模式的变革,股价从 2美元反弹到9美元,这是典型的周期性股票走势。1983年,房利美真正开始赢利,不过股价却是一潭死水。1984 年底,房利美占麦哲伦基金总资产的0.37%而股价却跌了一半,从9美元跌至 4美元。1985年,林奇觉得房利美的历史负担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增仓至 2%房利美成为进入麦哲伦基金持仓前十位的股票,而房利美的股价从4美元已反弹到 9美元。1986年,彼得·林奇将房利美持仓量收缩到1.8%而房利美股价从8美元涨至12 美元,公司赢利也从1985年的每股0.52美元提升至1.44美元。1987年,房利美股价震动很大,这也和当年的股灾有关,股价从 12 美元升到16美元,后又跌到12美元,再回到16 美元,最后在10月份的大暴跌中跌至8美元。这时麦哲伦基金持有2%2.3%仓位。1988年,彼得·林奇将房利美增加到基金总资产的3%而公司每股赢利已达2.14 美元。

1989年,彼得·林奇发现巴菲特也持有 220 万股房利美股票,便在年底加仓房利美至基金资产的5%这又是重仓股的最高限额。这年,公司股价终于从 16美元涨到42美元。1990年,房利美因海湾战争从42美元跌至24美元,后又涨到38美元。1991年,彼得·林奇离开麦哲伦基金之后,继任经理萧规曹随,仍保持该股票的头号持有仓位,股价则从38美元涨到了60美元。由于富达公司旗下的其他基金也同样重仓持有房利美股票,结果在 20世纪的整个80年代,它们获得超过 10亿美元的利润。这在当时是金融史上破纪录的事。从当年彼得·林奇投资房利美的经历来看,他能获得这样的成功并非偶然。因为这时,他已不再是活跃的兔子,而是有耐心的乌龟。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投资者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要有过人的胆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