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认的医药大白马,手握100亿大单品,存货异常激增,非常危险

生物医药 | 发布于2024-03-08

硬需求,还得看医药!

无论经济环境好不好,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有了病就得看病、吃药,除了预防疾病,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2023年的医保基金支出情况于上月公布了,其中仅统筹账户便支出了22043.12亿元,再创新高,但这还不包括无法报销的医药费用,医药行业总量比医保实际支出还要多得多。

所以从需求来讲,医药行业从不缺大单品,尤其是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呼吸系统、骨骼肌肉系统、消化道和新陈代谢等领域。

大适应症成就医药龙头,这也是恒瑞医药、华润三九稳坐医药龙头,以及百济神州、荣昌生物等创新药龙头、众生药业、博瑞医药等减肥药研发药企备受关注的原因。

A股公认的医药大白马,手握100亿大单品,存货异常激增,非常危险

不过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的药品虽然本身没有那么大的需求,但凭借独家优势弥补市场的空白,也能获得较大的销售额。

比如说长春高新,一家主要生产和销售生长激素的药企,2022年仅依靠三款不同剂型的生长激素,就为企业贡献了约102亿元的收入,这个销售额估计比医药行业百分之99的医药单品都要夸张。

根据统计数据,大多数药企主要是因为医药批发(商业)营收规模大,单纯看制药业务,长春高新已经排到前十了,比太极集团、国药现代,甚至同仁堂的制药规模还高。

A股公认的医药大白马,手握100亿大单品,存货异常激增,非常危险

(医药制药公司按营收排名,且制药业务收入占比>50%)

仅凭一个主要在院外销售的生长激素,长春高新就成了生物药领域除HPV疫苗外的第一大单品。

2022年公司总实现营收126.27亿元,生长激素销售占比达到了80.91%。

这份增长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生长激素粉针剂型最早于1998年上市,之后水剂及长效生长激素分别在2005年和2014年上市,之后主要是在省外地区打开渠道,公司业绩才获得了明显增长。

A股公认的医药大白马,手握100亿大单品,存货异常激增,非常危险

但就在其他地区营收都在增长的同时,长春高新公司所在地东北地区(吉林长春)的营收却没有增长,反而是下滑的。

东北地区营收的问题,首先让人担忧的是未来是否会在其他地区重演,主要是因为生长激素面对的主要需求群体是儿童,而东北地区长期存在人口结构的问题。

另外,其他地区倒是增长很快,不过相比于产品驱动来说,增长原因却明显和“营销”关系更大,但靠营销驱动的产品真的有竞争力吗?

截至2022年,长春高新旗下销售人员占比达34.06%,共3011个销售人员,并且年报中还提到,生长激素市场营销团队及配套服务人员实际有约4100人。

A股公认的医药大白马,手握100亿大单品,存货异常激增,非常危险

(数据来源于长春高新2022年年报)

那么,长春高新未来还能实现增长吗?

1、集采扩容背景下,长春高新腹背受敌

看一家公司未来到底行不行,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这家企业的行业。

最近几年,长春高新基本面发生的最大变化便是医药行业集采,集采面临着产品大幅降价,对产品单一的公司非常致命。

生长激素自2022年初开始正式被集采,目前已相继在广东11省联盟、河北、福建、浙江省中标。

所以从区域上来说,未来扩展到全国也并不意外,这将会直接导致更多地区的产品销售受到影响。

另外,从产品种类来说,集采一开始主要涉及的是销售占比较低的粉针剂型,对营收影响更大的水针剂型还未完全在全国展开集采。

但经历过多年的市场独占,金赛药业(长春高新生长激素主营子公司)的唯一上市优势也在逐渐消失,水针剂型目前已有3家上市企业,长效剂型也有两家公司进度较快,未来竞争格局的变化将不仅影响公司的市场份额,还将直接促使集采的扩容。

所以,长春高新的集采风险并没有解除,而且将要面临的市场竞争情况也存在不确定性。

A股公认的医药大白马,手握100亿大单品,存货异常激增,非常危险

2、业绩增长问题被掩盖,近几年存货明显增长

因为距离首次集采已经过去差不多两年了,大家可能会疑惑为什么长春高新的业绩没有受到影响?甚至2022年以及2023年最近两个报告期营收还在快速增长。

A股公认的医药大白马,手握100亿大单品,存货异常激增,非常危险

那么关于业绩增长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其原因基本不是来自生长激素,而是源于疫苗业务、中药业务等其他业务的增长,由长春高新其他子公司负责生产经营,其中上市公司百克生物就是公司的疫苗子公司。

截至2023年上半年,百克生物营收同比增速为26.93%,公司中成药业务收入增速为16.20%,但金赛药业(也就是生长激素业务)的营收增速却仅有3.57%。

长春高新的生长激素营收增速在2023年上半年下滑非常明显,而且增速下滑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

A股公认的医药大白马,手握100亿大单品,存货异常激增,非常危险

那么2024年增长压力会变小吗?

通过存货这一个指标我们就会发现,公司业绩增长压力并不一定会变小,因为随着营收的增长,存货增长速度更快,很难让人不担忧未来产品的销售甚至减值的问题。

截至2023年三季报,长春高新的总存货达到了50.71亿元,虽然其中有较大比例是房地产项目,但最近几年房地产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公司对于房地产业务自2021年后没有再扩张,与房地产有关的存货便基本保持了不变。

A股公认的医药大白马,手握100亿大单品,存货异常激增,非常危险

(2023年半年报长春高新的存货数据)

而除房地产项目外,其它存货便和生长激素等核心业务相关了,最近几年同比增速明显比公司整体营收以及生长激素营收都要快。

A股公认的医药大白马,手握100亿大单品,存货异常激增,非常危险

再配合上应收账款来看,甚至让人怀疑公司之前的销售还有向下游“压货”的原因,而最近压不动了。

应收账款同样也有其他业务的扰动,不过只要减去金额较高与疫苗业务有关的应收账款,就可以算出来“应收账款差额”作为生长激素业务的反映,可以看到至少在2022年三季报中,应收账款差额明显发生了大幅增加的情况。

A股公认的医药大白马,手握100亿大单品,存货异常激增,非常危险

不得不说,虽然生长激素业务的增长、甚至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增长都被“掩盖”了起来,但见微知著,我们还是能发现一些销售问题,生长激素业务销售到达了一定的瓶颈。

最后,做个总结。长春高新的核心大单品生长激素曾为公司贡献了不小的业绩,但目前来看,因为集采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公司的增长暗含隐忧,未来公司要想获得突破是否还能依赖销售渠道,我们不得而知。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超5万亿大市场,高端设备独角兽,ROE3年翻5倍,绝无仅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