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惨了!“囤猴”拉市值,股东高管精准减持,股价缩水80%!

生物医药 | 发布于2024-01-31

2024年新年伊始,曾经低调赚钱的“卖猴子”“卖老鼠”的生物公司,一下子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1月23日晚,从事医药实验服务的昭衍新药公告,预计2023年利润同比下降约61.1%到71.1%,利润“暴雷”的原因主要是生物资产“猴子”公允价值变动带来了2.52-2.83亿元的净损失。

雪上加霜的是,26日下午,受某“提案”四点的影响,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国内创新药板块全线闪崩。

截至26日收盘,药明康德A股跌停,H股最高跌超-31%;药康生物(688046)跌-11.01%,康龙化成(300759)-12.94%,昭衍新药(603127)-5.71%,南模生物(688265)-3.46%。

中国创新药行业面临着内外挑战,但不利的影响早有迹象,“猴价”可以看作行业的先导指标,“囤猴”后遗症不可小视。

猴子是活物,其价格就是个黑箱

实验动物是一个小众的“畜牧业”,其数量和价格都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市场供需变化决定价格,新药研发项目多、猴子少的时候,会涨价;猴子多项目少,供大于求的时候自然会降价。

太惨了!“囤猴”拉市值,股东高管精准减持,股价缩水80%!

随着新药研发热度的升温,实验猴市场需求提升,带动猴价暴涨。2017年国内食蟹猴的平均市场价格为1.38万元/只,到2022年最高价已接近19万元/只。

但是2023年7月,最新一轮的实验猴的招标公告显示,每只食蟹猴采购金额仅有8万元。

不到一年时间,猴子价格跌去近60%。

那么,上市公司到底以多少“公允价值”计算“动物”资产,外界只能从少数“招标”猴价数据窥见。招标采购,懂的都懂,非常不明确!这是投资“畜牧业”最大的黑箱。

2022年4月,昭衍新药以18亿元的价格买下玮美生物和英茂生物两家养猴场。买下这两个猴场后,2022年公司增加了生物资产6.74亿元,甚至确认了1400万元的负商誉,也就是说,昭衍新药还认为两家公司买便宜了。

自以为是抄底,其实是买在了山顶上。

2023年半年报中,昭衍新药7亿多的猴子一次性降价近1.98亿元,相当于猴子降价了近30%,这个数据还是保守的。

太惨了!“囤猴”拉市值,股东高管精准减持,股价缩水80%!

受猴子价格影响,昭衍新药2023年二季度亏损-9700万,这也是其自2017年上市后,第一次单季度净利润为负值,此前该公司已经连续24个季度盈利。

太惨了!“囤猴”拉市值,股东高管精准减持,股价缩水80%!

最近公告显示,昭衍新药2023全年要确认2.52-2.83亿元的净损失,看来去年下半年,昭衍新药的猴子价格再次下跌了。

不得不说,这样的公允价值变动后患无穷,猴子的公允价值到底是多少?测算方式如何?这些都不甚透明,未来猴价无论是涨还是跌,都会严重影响昭衍新药的利润。

从另一家CRO公司也可以看到“猴子怪圈”。

康龙化成在2023年三季报中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3729.31万元,降幅为48.12%,这一近50%的降幅系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所致。

最近的2023年业绩预告中同样提及了相关变动影响。

太惨了!“囤猴”拉市值,股东高管精准减持,股价缩水80%!

而未来实验猴的价格会降到什么程度,仍是一个问号,但显然医药行业泡沫正在破裂,上游CRO行业实验锐减,也导致了实验猴价格持续探底,2024年可能会恢复到5-10万元左右的合理价格。

也就是说,“囤猴”公司还有继续减值的可能。

猴子的数量,也是个“坑”。

昭衍新药等CRO企业一直说猴子不够用,那它们到底用了多少猴子?

2022年4月,昭衍新药以18亿元的价格买下了近20000只猴子,加上自己的3200只,猴子总数已达23000只。

昭衍新药主要的研发中心在苏州太仓,买卖、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需要江苏省林业局审批,根据我们统计,近几年昭衍新药用猴情况基本维持在6000只左右,没有太大变化,整体是平稳的。

药明康德的动物试验基地在无锡,也是江苏省林业局审批,这两年多,药明康德年均用猴量保持在6000只左右,也很平稳。

可以说,各CRO企业现在每年用猴的需求基本稳定,那么猴价翻着倍的往上涨,更有“囤猴”炒作的意味了。

事实上过去很多年里,我国的实验用猴数量都是供大于求的。普遍估计,我国实验用猴存栏量在30万只左右,每年至少还有新出生的猴子8万只左右,这么多的供应量,远远高于全球药企研发的需求量。

与此同时,2020年国内野生动物出口限制以来,国内实验用猴供应量就更大了,也可能是由于猴子公开交易量少,招标又不透明,导致猴价很容易被控制。

重要的是,成千上万只猴子,做审计的会计师是一个个“数”出来的吗?还是根据上市公司上报的猴子数量来核算“公允价值”?这里的水分可想而知。

猴子是用来做实验的,不是用来炒的,但昭衍新药凭借自己的骚操作,生生把自己从一个CRO企业变成一个畜牧业,绑在猴价上下不来了。

猴价雪崩,股东高管忙减持

实验用猴可以一时增厚业绩,话题炒作助推公司总市值抬升,而当众多投资者高歌猛进之时,昭衍新药的大股东、管理层纷纷抛出减持计划。

2022年4月,公司减持公告发布后,控股股东及董事在第一时间累计减持410万股,减持数量占公司总股份的比例为1.0817%;2022年6月,再次发布减持公告,计划再减持880万股。

经统计,2022年5月至今昭衍新药重要股东完成减持交易94笔,累计套现超30亿元。

太惨了!“囤猴”拉市值,股东高管精准减持,股价缩水80%!

2023年12月5日,上证破3000点,昭衍新药晚上再次公告减持,740万股,价值高达1.8亿。当股民认为是低位了,人家不一定认可,白天被毒打,晚上继续扎针儿。

完成18亿收购20000只猴子后,昭衍新药股价由2022年4月的45元左右持续上涨至7月份的70元附近高点,随后股价一路下跌,截至2024年1月29日,股价17.94元/股,相比高点已缩水近80%。

总之,猴价的影响还没有解除,泡沫在被捅破,除了昭衍新药,康龙化成和药明康德的生物资产还有6.75亿元、19.75亿元,手上这么多猴,需要消化几年了!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市占率全国第一,背靠飞利浦、西门子,电容器龙头IPO了!

热门推荐